今天,蒙古国家大呼拉尔的经济、预算、安全与外交政策常设委员会将齐聚一堂,讨论两项与俄罗斯密切相关的重大议题。这两项议题不仅关乎蒙古的经济命脉,更牵动着地缘政治的敏感神经。它们分别是《蒙古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之间拟签署的临时贸易协定》和《蒙古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之间关于向蒙古国供应航空燃料的协议》。这两份协议草案由蒙古政府提请议会审议,背后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去年9月访蒙期间签署的一系列协议所铺就的道路。
先说这临时贸易协定。普京一直希望将蒙古拉入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这个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组成的联盟,被外界视为俄罗斯对抗国际制裁、开辟商品出口新通道的工具。蒙古方面表示,加入协定后可向联盟成员国出口羊毛、羊绒和农产品,拓宽市场渠道。然而,经济学家们却忧心忡忡。他们警告,这可能会让俄罗斯及其他成员国因制裁滞销的商品涌入蒙古,冲击本地市场,尤其是食品生产者的利益。表面上看,蒙古似乎能借此扩大出口,但实际上,这份协定可能让蒙古的经济天平向联盟国家倾斜,风险不容忽视。
另一项议题——航空燃料供应协议——则更为敏感。这份协议源于普京访蒙期间,由蒙古工业与矿产资源部长策·图旺和俄罗斯能源部长谢尔盖·齐维列夫共同签署。协议的核心是俄罗斯“罗斯石油”公司将与蒙古“Erchis OiL”公司在成吉思汗国际机场设立合资公司,负责机场航空燃料的供应、储存、加注和销售。蒙古国总理鲁·奥云额尔登在本月4日已向国家大呼拉尔主席递交信函,确认政府在4月2日的会议上通过了该草案,并请求议会审议。
协议内容却引发了广泛争议。俄罗斯公司将从本国运入所有设备、设施和人力,享有税收减免,付款必须按时到位。若发生争议,需通过俄罗斯法院或俄联邦工商会下属的仲裁法院解决。更令人不安的是,协议规定,若蒙古在协议生效后修改法律、增设新税或取消对俄方的优惠,将被视为“条件恶化”,俄方可据此采取行动。合资公司将全权管理机场燃料供应链,蒙古仅负责确保其遵守国内石油销售法规,并为俄方人员和设备提供便利,包括简化海关手续和颁发许可。协议有效期长达20年,期间俄罗斯的投资资金可自由汇回,蒙古则需按时支付相关费用。
这份协议几乎为俄罗斯量身定制了优厚条件,而蒙古的权益却显得模糊不清。税收和收费细则未明确,争议解决机制向俄方倾斜,甚至连俄方人员在蒙古的进出和居留都享有特殊便利。外界担忧,这不仅可能削弱蒙古的主权控制,还可能让成吉思汗国际机场的燃料命脉完全掌握在俄方手中。
尽管协议条款对蒙古明显不利,且存在大量模糊之处,议会常设委员会仍将在今天展开激烈讨论。更引人注目的是,有消息称,俄罗斯的“胃口”远不止于此。在贸易协定和燃料协议之后,俄方可能进一步要求蒙古恢复学校俄语教学,并推动第三热电厂的改造项目。这些动作无不透露出俄罗斯对蒙古日益加深的战略布局。
蒙古站在了十字路口。这两项协议的讨论不仅关乎经济合作,更是一场关于国家利益与主权的抉择。议会今日的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蒙古未来的发展轨迹,也将为外界提供观察俄罗斯在地区影响力扩张的重要窗口。究竟是向俄罗斯及欧亚经济联盟靠拢,还是在压力下寻求平衡?答案或许就在今天的会议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