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蒙古语翻译事务所_蒙文翻译,蒙语翻译,新蒙文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74|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690---乌尔会河之战、乌珠穆沁之战、乌兰布通之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4 09:27: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09:35 编辑

《1690年》第一部分:乌尔会河之战

塔林汗



       1690年准噶尔汗国噶尔丹大汗的军队,在乌尔会河、乌珠穆沁、乌兰布通和满清康熙皇帝的军队爆发了三次战役,准噶尔的军队三战全胜。本篇讲述的是乌尔会河之战前后的事情。
第一章:准噶尔汗国的概况

第一节:四战死地的“杂色花马之毛”

       准噶尔蒙古汗国的核心区,在神圣的阿尔泰山和周边草原。在久远之前,这片土地是大蒙古汗国的第二代大可汗窝阔台、第三代大可汗贵由的领地。那时候,这片土地是大蒙古汗国的心脏地带。
       后来忽必烈篡夺汗位,未经全蒙古议会选举便自立为汗。此举将大蒙古汗国摔成六瓣,术赤、旭烈兀、察哈台、窝阔台、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这六部分,大蒙古汗国不再是一个整体,反而互相混战很多年。他们曾经梦想赢得世界上海水包裹着的所有陆地,却在那个时刻失去了消灭埃及、进入非洲以及吞并西欧的可能,在无休止的内战之后,曾经的全蒙古汗国心脏地带的窝阔台汗国消失了。
因为最具有凝聚力的窝阔台可汗世袭的缺失,这里的诸多部落,无论是向科尔沁一样,形成一个新的蒙古地缘集团的进程也好;或者如同哈萨克、乌兹别克、维吾尔等和当地土著形成一个新民族的进程也好,部族之间的融合度,是低于其他地区的。
        准噶尔汗国里,核心的真准噶尔男子有7万多人,全部准噶尔男女人口大概15万,最大战兵3万,精兵2万。准噶尔人统治着乌梁海、哈卡什、巴拉宾、维吾尔、布哈拉、铁良古特、部分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等众多种族、宗教、部族不同、还没有充分融合的诸色人等,准噶尔人戏称自己的国民是“杂色的花马之毛”。
准噶尔汗国是佛教区,是如同契子夹在北面的基督教的俄罗斯和西面、南面伊斯兰教区的突出部,这片土地由于各种各样人种、文明、文化冲突,自古被称作是一片“用血液来冲洗血液”的地区,准噶尔汗国就位于这四战的死地。

第二节:准噶尔习于战斗之国的内因

       忽必烈之后,几大大蒙古汗国的武德逐渐废弛,四大汗国逐渐丧失武功的原因,既不是因为他们沉迷于宗教,也不是因为糜醉在繁华。真正的原因是血缘继承制度。
       成吉思汗熔炼众部落为一体,功德相当于汉地的炎黄,颁布《大扎撒》塑造子民厚朴心性,相当于孔孟的礼教,拓地万万里延展无数牧人之子的生存空间,远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蒙古人心中,他超越了南方汉地这十位宗祖贤哲的十位一体。所以在欧亚大草原上,蒙古突厥的牧人之子们只认可成吉思汗子孙的统治,这叫做“成吉思汗血统原理”,成吉思汗的子孙,那些内外蒙古的汗、王公、台吉们,哈萨克、布哈拉、维吾尔、乌兹别克、希瓦的汗和别克们,对自己所在地统治了700年,直到有卫拉特蒙古血统的列宁兴起的红色风暴后,成吉思汗血统才在上述地区缓缓落幕。
       因为成吉思汗血统原理,他们的统治者获得权力,不再是在血与火中,凭借勇武和智谋获得,而是生而有之,即使是平庸昏聩,即使是黄口小儿。这个统治模式的优点是给大草原的政治一个安稳的锚定,避免了无休止的内斗和随之引发的内战。但也导致因此他们的武力衰落。
       随后,几乎全部的成吉思汗后裔统治区进入“权臣时代”,权臣中最显赫的就是巴鲁剌思的帖木尔,还有卫拉特的也先。卫拉特权臣也先时期,曾经试图推翻成吉思汗血统原理,尽杀所能够控制地区的成吉思汗后裔。即使在1690年,喀尔喀的诸多汗王或许还是能深切的记得,200多年前噶尔丹家族的祖先也先曾经惨烈屠戮过他们的祖先。
      “权臣时代”后,成吉思汗后裔再度中兴,哈萨克的克烈汗、加尼别克汗,乌兹别克的昔班尼汗,蒙古的达延汗和阿拉坦汗,叶尔羌的赛义德汗先后涌现,但很快他们的武力再次衰落,原因依旧如是。
       唯独在消失了的窝阔台汗国故地,由于窝阔台世系的缺席。政权缺乏稳定的锚,诸多部落相互对立。在这里,即使生存下来已经是不易,获得统治权更是要在斗争的血肉磨盘里遴选。
        别的地区的大汗的权利,基本是凭借成吉思汗血统,靠子宫生而有之的,而这里需要跃马横枪的去拼杀。当时在内外蒙古、哈萨克、乌兹别克、叶尔羌、希瓦、布哈拉等成吉思汗后裔武力衰弱时候,准噶尔依旧能保持“习于战斗之国”的本色,依稀还有着一些当年蒙古纵横四海的样子。
       对于周边成吉思汗后裔统治区,准噶尔的王族绰罗斯部落是个异类,历史以来累积的宿怨以及政治结构矛盾,导致绰罗斯和周边俄罗斯、穆斯林、诸成吉思汗后裔统治区的外交弹性很小,成为战斗的修罗,是准噶尔的宿命。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09:36: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09:39 编辑

第二章:喀尔喀的土谢特汗

      1689年清朝和准噶尔的三大战役,导火索是因为喀尔喀的土谢特汗。在前些年蒙古国网络调查“谁是对蒙古民族的发展起了不好的作用”的网络投票中,土谢特汗排名第一,是蒙古世界网民心中的“第一民族罪人”。
准噶尔汗国的北部是基督教的俄罗斯,西面和南方是穆斯林的部落和城邦,东境和喀尔喀汗国接壤,尽管准噶尔和喀尔喀属于同血之族,但依旧有着不少的历史积怨。
       几百年前,准噶尔先民随着阿里不哥和海都就和元朝相互攻战多年,在北元蒙古时期的的“权臣时代”,准噶尔系先人卫拉特们几次弑汗另立,在也先时代,也先敢于挑战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血统理论自立称汗,尽杀故元后裔。随后卫拉特同喀尔喀争斗多年,达延汗中兴蒙古,阿勒坦汗又几次讨伐卫拉特,1640年双方缔结同盟,准噶尔进入“六雄主”时期,日益兴盛,逐渐雄强于全世界的蒙古诸部。
       噶尔丹时期,年轻僧人噶尔丹还俗,跃马横枪为兄复仇,平定准噶尔内乱完成集权,南并叶尔羌,西进中亚,准噶尔成为显赫的军事强国,喀尔喀汗国却依旧分为左右两翼互不统属,喀尔喀的北部受到俄罗斯的侵蚀,东南受到清朝的压力。准噶尔和喀尔喀强弱的平衡一旦失衡,就会放大彼此的猜忌,更何况除了历史积怨,双方还存在现实中多种利益纠葛。
       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蒙古世界的秩序的问题上,准噶尔希望建立一个以格鲁派“大海上师”为中心的,类似于欧洲教皇统治下的欧洲诸国的的秩序,以佛教格鲁派为宗,诸蒙古汗国并立的格局。这样的模式最为符合准噶尔汗国的利益。而喀尔喀的土谢特汗国希望建立一个以成吉思汗血统的,以他自己土谢特汗为中心,他弟弟哲布尊丹巴为喀尔喀教宗的,左右翼集权的喀尔喀汗国。清朝希望扩大自己在喀尔喀的影响,曾经对土谢特汗兄弟说过,不必事事都听“大海上师”的话,可能让土谢特汗兄弟误以为清朝在这个问题上倾向于他。在库伦伯勒切尔会盟上,“哲布尊丹巴以会盟首长身份被邀请到会,他和大海上师的代表噶丹赤巴坐在相同的位置上,广泛的仔细商谈”。这在宗教和政治上都是僭越。当噶尔丹指责土谢特汗兄弟如此对“大海上师”无礼僭越的时候,土谢特汗将噶尔丹的使者戴上枷锁,并且说“土谢特汗和官员们都(气的)忍不住,发动了他们属下的军队”直接对札萨克图汗和准噶尔开战了。

       喀尔喀汗国的右翼是札萨克图汗,当年札萨克图汗内讧,大量人口逃入左翼土谢特汗处避难,准噶尔汗国毗邻的就是札萨克图汗,在准噶尔的干涉下,札萨克图汗内乱平息,札萨克图汗同准噶尔的关系日益紧密,札萨克图汗索要逃入土谢特汗处的人口,土谢特汗就找种种理由,无视“大海上师”、清朝、全蒙古的多处调停,霸占着这些人口20多年拒不归还。因为归还这些人口问题,喀尔喀左右翼的矛盾更深,导致札萨克图汗和准噶尔走的更近。在古代,这些人口既是兵源也是税源,是汗国兴盛的关键。土谢特汗的北部,很多布里亚特部落被俄罗斯裹挟而去,土谢特汗时不时同俄罗斯也有着规模不等的军事冲突,土谢特汗的有些属民也会逃入清朝。如果土谢特汗再归还札萨克图汗这些人口,自己的实力将进一步受到损失,将在和俄罗斯、清朝、札萨克图汗、准噶尔的夹缝中进一步衰落,不但不能实现一统喀尔喀的理想,还会导致更大程度的任人宰割。
        准噶尔汗国位于俄罗斯和伊斯兰的夹缝中,三面受敌,准噶尔汗国一直向西拓展,但也必须保证东境的安全,如果其东境也不平稳,那将使得准噶尔汗国陷入四面作战的境地。这对于真准噶尔人只有15万的部落国家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准噶尔要保证东境的安全,起码要保证与其相邻的札萨克图汗的安全。土谢特汗曾在前些年噶尔丹集权准噶尔针对鄂尔齐图汗的时候,袭击过噶尔丹,而且在库伦伯勒切尔会盟上,有以“红衣主教”哲布尊丹巴,僭越“教皇”大海上师的表现,和准噶尔矛盾日深。准噶尔帮助札萨克图汗索要被土谢特汗霸占20年的人口,帮盟友札萨克图汗复兴,也是噶尔丹维护汗国外围生态的必要举措。
       双方在历史积怨、建立什么样的全蒙古秩序、归还札萨克图汗人口的问题上的裂隙越来越大。
       在清朝和俄罗斯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之后,清朝为增加和俄罗斯谈判的筹码,支援了一些火炮和火器给土谢特汗,希望土谢特汗能攻打色楞格斯克等地的俄罗斯,土谢特汗的军队在接受了这些火器之后,可能盲目自信,以为此举弥补了和准噶尔汗国在军备上的差距,有了吞并札萨克图汗的能力。
      而此时,准噶尔的军队在中亚,1685年噶尔丹的军队正在中亚围攻安集延,土谢特汗可能认为准噶尔没有时间抽身东顾,清朝在希望土谢特汗的军队进攻色楞格斯克的问题上有求于他,会默许他吞并札萨克图汗,即使他吞并了札萨克图汗,噶尔丹也未必敢拿受清朝支持的,火器化了的土谢特汗的军队怎么样。
      1687年,土谢特汗有着两个选择,或者归还札萨克图汗那些人口,让喀尔喀左翼继续衰落下去。要么趁此历史机遇冒险一步,吞掉喀尔喀右翼札萨克图汗,实现集权。土谢特汗选择了赌国运的机会主义。
      1687年土9月,谢特汗发动了对札萨克图汗的突袭,他写信给康熙,说自己的军事行动是因为准噶尔和札萨克图汗准备要针对自己,自己出兵迎之。但喀尔喀的墨日根诺颜却秘奏康熙,说喀尔喀左翼是“我方先出兵于准噶尔,闻此出兵,札萨克图汗、摩尔根阿海畏惧,投归噶尔丹汗,是因为忧虑我们这个地方的未来,所以密折上奏”。这份秘奏说明挑起战争的是土谢特汗。
      札萨克图汗和准噶尔毫无准备,土谢特汗的突袭十分顺利,札萨克图汗、墨日根阿海被俘,土谢特汗杀死了他们,这是弑亲的行为。土谢特汗继续又掠夺了乌梁海、军事行动持续到1688年正月25日,土谢特汗的儿子歌耳谭杀死了前去侦查的噶尔丹的弟弟多尔吉扎布以及所带的400人和他的家眷,将他的人头插在长矛上巡回示众。
       从1687年9月到1688年正月,四个月的时间,札萨克图汗和准噶尔没有组织一次有效的反击,说明他们对土谢特汗的突袭没有任何准备。土谢特汗的突袭目的是为吞并右翼札萨克图汗,是喀尔喀左翼吞并右翼实现集权的军事行动,在1688年正月杀死噶尔丹的弟弟,捆绑准噶尔汗国使者,杀准噶尔汗国盟友喀尔喀札萨克图汗,侵入准噶尔汗国,掠夺准噶尔汗国人口,在他国国土杀汗王的弟弟示众之后,土谢特汗和噶尔丹的战争也就不可避免。
3#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09:4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09:58 编辑

第三章:噶尔丹出兵覆灭土谢特汗



         噶尔丹被逼到绝境,必须出兵。首先准噶尔需要一个稳定的东方边境,在噶尔丹独自对抗准噶尔西境、南境、和北方的伊斯兰、俄罗斯势力的时候,需要大后方的稳定,噶尔丹必须解决长期敌对准噶尔的土谢特汗,否则准噶尔真将会成为四战之地。
准噶尔是个以血缘氏族为纽带的部落国家,其谋臣战将大多都是血亲之族,“血亲复仇”是汗王的首要任务之一,盟友和弟弟被杀都无动于衷的话,汗国内“杂色花马之毛”的诸多种族、民族、部落还会跟随准噶尔?准噶尔在中亚的统治,并不是靠成吉思汗家族血统认同,而是在“以血液冲洗血液”的四战之地,凭借马背上的火枪和长矛打出来的王统,亲族被杀无动于衷,部落里谁还会跟你?
噶尔丹兴兵向东,从杭爱山北攻入喀尔喀左翼,杀死噶尔丹汗弟弟的凶手,土谢特汗的儿子歌尔谭台吉率领5000人迎击噶尔丹,在泰木尔地方被噶尔丹击败,歌尔谭仅带8名随从逃出。
       准噶尔另一路大军直接突击土谢特汗的中心额尔德尼昭,毁掉了土谢特汗的政教中心。噶尔丹继续向东,土谢特汗土崩瓦解,6月准噶尔军一直打到克鲁伦河北岸。打崩溃了整个喀尔喀,然后回军。
       准噶尔在几乎覆灭土谢特汗的情况下突然回军。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原因,藏地大海上师的调解。当时准噶尔汗国西境有两个苏丹反叛,袭击准噶尔的大后方,噶尔丹叔侄之间有裂隙。
       准噶尔此时停止他们迅猛的军事攻势,给了土谢特汗等喘息之机。土谢特汗请求清军出兵攻打准噶尔,康熙说只有在喀尔喀归降清朝的情况下,清朝才会帮助喀尔喀抵御准噶尔。喀尔喀的贵族们,此时才如梦初醒,他们当然不愿意做亡国奴,他们集结起各部分流散的军队,决意和准噶尔进行最后一搏,8月在蒙古国中部的推河流域,鄂罗会湖双方决战,经过三天的决战,(说明土谢特汗还是有一定军事实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能和1688年的全盛期3万准噶尔军对垒三天的军队,在当时世界上也少见),土谢特汗败北,部众再次星散南逃,逃入清朝的国境线内,9月喀尔喀土谢特汗等无奈降清。

      1688年噶尔丹对于喀尔喀左右翼的政策是以穷追土谢特汗、哲布尊丹巴这两兄弟,对于其他部众,是以收服为主,噶尔丹照会清朝康熙,说明了战况,对于逃入清朝的两位战犯。噶尔丹希望清朝或者驱逐他们出国境,或者清朝擒拿土谢特汗、哲布尊丹巴并引渡给噶尔丹。
      在土谢特汗集结了全部力量在鄂罗会湖和噶尔丹决战失利后,对于土谢特汗和哲布尊丹巴,摆在他们面前只有三条路,投准、投俄,投清。他们经过商讨,最终决定投清。
      这并不只是土谢特汗和清朝文化同一的原因,如果说文化同一,准噶尔才是真的和土谢特汗文化同一,但如果投降准噶尔,准噶尔汗国的国体是在斗争中遴选可汗之位,并不遵循成吉思汗血统原理,以成吉思汗血统为根基的喀尔喀统治体系,势必在将来会被准噶尔搁置并且衰落,在两种体制发生矛盾的时候,当年卫拉特的也先尽杀黄金家族后裔的故事也有可能重演。所以无论如何,土谢特汗也不会投降准噶尔汗国。
      俄罗斯尽管实力最强,火炮提供的保护也最为强劲,但俄罗斯并不遵循成吉思汗血统法理,对蒙古的中下级首领和台吉有吸引力,高级贵族是不会对俄罗斯感兴趣的。
      只有清朝,最能遵循成吉思汗血统原理,会最大程度的保证内外蒙古全体贵族、台吉、官僚的利益世袭罔替。清朝能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剿灭农民军和南明政权。也基本保障了内外蒙古的所有贵族体系的利益,清朝的根本本质是:亚洲最大的地主阶级和封建主阶级,以亚洲一贯传统分配的联合体,这才是土谢特汗和哲布尊丹巴最终投降清朝的根本原因。
       1688年8月噶尔丹汗在鄂罗会湖击败土谢特汗的军队,土谢特汗等再度逃入清朝。噶尔丹汗没有追击,而是率军回到准噶尔汗国。他错过一次历史机遇,如果噶尔丹汗乘胜一路追击,杀掉土谢特汗和哲布尊丹巴,以及其子歌尔谭,历史或许是另外的一个样子。
4#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09:59: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10:01 编辑

第四章:噶尔丹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产生裂隙



     1688年8月初八,噶尔丹汗在鄂罗会湖战胜土谢特汗,就在他能摧枯拉朽追击全歼土谢特汗的时候,在准噶尔西境,两个穆斯林苏丹反叛,袭击准噶尔的小库伦,准噶尔汗国此时实际政权也不稳固,噶尔丹几年前才将汗国内前盟主和硕特部落势力压服实现集权,和硕特部落是成吉思汗弟弟的部落,噶尔丹集权自立,是几百年以来大草原上,真正的非黄金家族后裔第一次称汗自立。准噶尔汗国内和硕特势力依旧属于不安定因素。其次,噶尔丹汗的几个侄子已经成年,准噶尔大汗之位是应该继续由噶尔丹担任呢?还是要还政给前大汗僧格的这几个儿子呢?这个矛盾暗流涌动即将一发不可收拾。
       噶尔丹汗1688年夏天的回师,土谢特汗得以喘息,也给了清朝割地给俄罗斯然后解决蒙古问题的时机。准噶尔军回师后,噶尔丹汗派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火速去平叛,策妄阿拉布坦一直追击这两个苏丹到布古什河(接近中亚的阿亚古兹河)。
      1689年春天,策妄阿拉布坦得胜回朝,一回到科布多,却得到弟弟索诺木阿拉布坦死去的消息,一个叫阿郎扎巴的喇嘛告诉策妄阿拉布坦,弟弟是被噶尔丹汗暗害的,要策妄阿拉布坦赶紧逃走,以免再遭噶尔丹汗的毒手,于是策妄阿拉布坦伙同七位首领带5000人出逃科布多,噶尔丹派2000人去追,双方在乌兰乌苏山口打了起来,眼看着噶尔丹汗的2000人支持不住,于是竖起要谈判的大纛,依照旧历双方谈判。谈判后,噶尔丹的2000追兵回到科布多,策妄阿拉布坦南下到伊犁河附近游牧。叔侄因此分离。
       至于分离的原因,历史资料只有策妄阿拉布坦的一面之词,既噶尔丹抢娶原定于他的妻子,杀死他的弟弟,很可能还要谋害他,获得全部的汗国。事实上,噶尔丹汗确实娶了阿海,但阿海不仅只是一名普通女孩,阿海是和硕特的公主,在准噶尔的和硕特部落曾是最有势力的盟主,和土谢特汗也有姻亲,噶尔丹靠打败准噶尔汗国的和硕特部落势力才实现集权,登上汗王之位。和硕特嫁女儿给策妄阿拉布坦,怎么看都是暗中操纵准噶尔国政的阴谋,用阿海公主“押宝”策妄阿拉布坦,算是公开支持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如果是为女色强娶这个女孩,说明他是一个好色、愚蠢、无智的蠢材,这不符合历史上一贯的噶尔丹的沉默多智的雄才形象,事实上噶尔丹强娶阿海,挫败了和硕特势力,企图借联姻策妄阿拉布坦,以渗透操纵准噶尔国政的可能。
       噶尔丹应该是注意到了自己的几个侄儿将会和他产生矛盾的结果。盟主以前是噶尔丹的哥哥僧格的,僧格被杀后,20岁的僧人噶尔丹还俗为兄复仇,不但平定叛乱,还南并叶尔羌,西征穆斯林,压服国内的和硕特,实现了集权。可侄儿们也长大了,能力雄强。准噶尔的汗位在将来该是噶尔丹的?还是侄子们的?
       噶尔丹汗曾经对汗国的官僚们说:“我打算给儿子们分家产,孝子即使不要也得分给他,逆子绝不分给他,那么平庸的儿子给不给呢”他拿不定主意,一个准噶尔贵族对噶尔丹说:“平庸的儿子通过教育,可以成为孝子,而逆子决不能分给他”
噶尔丹汗的儿子很平庸,侄儿(继子)策妄阿拉布坦很有能力,20岁出头就能率军统领一方,侄儿(继子)索诺木阿拉布坦很激进,总撺掇别人反出噶尔丹。侄儿(继子)丹津阿拉布坦很平和,准噶尔汗国即使由噶尔丹的侄儿继位也轮不到他,他一直追随着叔叔噶尔丹。汗国内有可能继承准噶尔汗位的候选人就这几位。

      索诺木阿拉布坦是谁杀的?
       可能性之一:噶尔丹对继承人还犹豫不决,但对已经常常说要叛出噶尔丹的索诺木起了杀心,索诺木阿拉布坦是噶尔丹所杀,但噶尔丹未必想杀策妄阿拉布坦,由于叔侄相互猜忌,策妄阿拉布坦和其母阿奴夫人最终出走。因为如果噶尔丹因为贪恋汗位要杀侄子,也应该先对最有能力的策妄阿拉布坦下手,而不是态度激进的索诺木阿拉布坦。多年来,噶尔丹一直给予策妄阿拉布坦军队、封地、出头的机会以及军功,并没有针对策妄阿拉布坦的迹象。
      可能性之二:汗国内的和硕特系势力的阴谋反扑,阿奴、阿海都是和硕特的公主,汗国内的和硕特刚刚被镇压,土谢特汗还因为同和硕特部落之间有姻亲,出兵从后面打过噶尔丹,这些旧势力不愿意在噶尔丹集权下生活,愿意回到松散的各不统属,有事会盟商议的联盟时代。被镇压的旧势力挑唆造谣,索诺木阿拉布坦是病死的,但这些旧势力造谣,说是噶尔丹毒杀了索诺木,离间策妄阿拉布坦,加剧了噶尔丹叔侄的分离。
       可能性之三:如果想让这个事件的剧情更阴谋论一些,我们甚至可以假设,是准噶尔汗国内和硕特系的贵族喇嘛毒杀了索诺木阿拉布坦,嫁祸给噶尔丹,借策妄阿拉布坦之手,对噶尔丹复仇。或者更狗血一些,是策妄阿拉布坦杀了弟弟,先敲掉弟弟这个最大竞争对手,然后嫁祸给噶尔丹,在准噶尔要和土谢特汗大战的历史时机,让噶尔丹吃哑巴亏,带5000人出走自立。
事实上,策妄阿拉布坦亲自说,他和噶尔丹叔侄分离的原因,是因为准噶尔汗国的奈冲鄂木布擅权,毒杀他弟弟索诺姆阿拉布坦,并且(奈冲鄂木布)和策妄阿拉布坦也不和睦。
      历史上汉武帝和刘据,唐太宗和李承乾,宋太祖和烛光斧影,康熙和九龙夺嫡,伊凡雷帝杀子,彼得和阿里克谢,儿子们成长成势后,总是暗流涌动,何况是侄儿与继子,何况准噶尔的分封法,何况权柄以前是僧格的?
       而阿奴夫人说,当时她和她爱人噶尔丹分离的原因是,阿奴夫人和策妄阿拉布坦是奉“大海上师”的令,和噶尔丹分开的,噶尔丹当时已经远离“大海上师”教(格鲁派),多为不义,杀索诺木阿拉布坦,和阿奴夫人、策妄阿拉布坦都翻了脸。
       阿奴夫人所述,让这个问题陷入更加的复杂,噶尔丹其实完全不是政治家,他终身有着强烈的僧人的特性,他精通佛理,藏语梵语专业十级,僧学院硕博连读,深信佛法的价值观并身体力行,他的政策受雪域的教廷和准噶尔的僧团的影响极大,阿奴和儿子的出走,真的是“大海上师”允许的吗?阿奴夫人说噶尔丹远离了格鲁派的教义,多行不义,说的是什么事情呢?这个时期准噶尔发生的最大的事情,是以噶尔丹的死忠诺彦格隆发起的大清洗,策妄阿拉布坦说的杀死他弟弟的奈冲鄂木布,不是一个小人物,既然能擅权,也说明地位极高。奈冲鄂木布和诺彦格隆是否是一伙人,我们无法证实。但这次“大肃反”就是阿奴夫人所说的,噶尔丹远离了格鲁派,多行不义。《咱雅班第传》作者罄竹难书的写着诺彦格隆的不经过审判就屠杀,竟然违反准噶尔禁止诛连的法律,杀害妇女儿童的罪行,甚至在乌兰布通之战后,肃反依旧在持续的惨状。
       发生了什么?历史常常没有什么确定性,这里就是准噶尔史的模糊地带,哪里有什么言之凿凿?不过是当事人的一面之词,以及康熙为抹黑对手的猜测,还有清代以来历代史妓们涂涂抹抹,像有无数个平行世界一样,历史的模糊地带有无数靠想象弥补完整的的剧本,人们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个剧本,以为能逻辑自洽,至于真的发生了什么?其实没人在意。
       噶尔丹的能力完全可以成为准噶尔汗国国立佛学院的院长,唯心主义哲学的某种大宗师。军事实力来说,他的成就也是世界级的军事家,但他不是政治家,整个蒙古民族史上只有一个半政治家,成吉思汗是一个,达延汗算半个,噶尔丹看不清当时准噶尔的血肉磨盘遴选和成吉思汗血统原理之间的不兼容,他也看不清和清朝、喀尔喀在黑暗森林理论里的猜忌链的存在,如果为自己的长久利益,他应该趋向伊斯兰的中亚,嫁接的哪里,成为伊斯兰之盾。或者投靠俄罗斯,成俄罗斯扩张的马前卒,但他却坚持认为自己是和喀尔喀、满洲人一道同轨,事实恰恰证明他不是历史抹黑的那样。噶尔丹始终没有动过这个心念,如同后世的罗卜藏舒努,去哈萨克和俄罗斯,利用他们的实力做文章。噶尔丹致死心心念念的是他神圣的雪域佛国。
       像《权利的游戏》里的斯坦尼斯国内政事要事事问政于红袍女一样,噶尔丹的政事也在那几个神秘主义的祭司手里,或者噶尔丹本身也是“红袍女”中的一员,致死他都没有放下那一袭袈裟。奈冲鄂木布和诺彦格隆都参与了乌兰布通之战,奈冲鄂木布还因为占卜出征吉凶而被记录了下来。
      噶尔丹但凡有些许政治家的敏锐性,就应该预判将来叔侄之间的矛盾,早早的杀死他们,或让他们战死在沙场,或者干脆不给他们出头的机会,不给他们封地和军队。噶尔丹大事小事都受高级僧团的影响和摆布,可是当时“大海上师”已经圆寂,雪域的迪巴政权能解决准噶尔的政治上的死结吗?汗国内黄金家族,成吉思汗弟弟的小和硕特家族势力刚被压制,叔侄又闹分离?第巴政权无力设计政治制度去解决。所以我们猜测,在准噶尔的集权和分封的矛盾尖锐的时候,第巴企图很中庸的调和噶尔丹集团和策妄阿拉布坦集团的矛盾,用类似“你不行就躲着点噶尔丹,别招惹他”的乡愿,调和两个集团。这也就是阿奴为什么说,他们的分离是得了“大海上师”的令的原因。
       但无论是那种可能,噶尔丹肯定不会承认是自己杀了侄子索诺木阿拉布坦,噶尔丹会说索诺木阿拉布坦是自然死亡,所谓阴谋暗害是汗国内外的反动势力造谣,挑拨离间噶尔丹叔侄和阿奴夫人。策妄阿拉布坦出走伊犁河的时候,仅仅有5000人,汗国的绝大部分主力还在噶尔丹手里。
       尽管噶尔丹还拥有大部分军队,但噶尔丹绝对不能出兵先平定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决不能诛杀妻子阿奴夫人,“攘外必先安内”,然后再东征土谢特汗,因为他如果真的对侄儿和妻子下手,就坐实了“叔叔为贪恋汗位,阴谋杀了侄子索诺木阿拉布坦,继而还要害死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谣言了。更何况“大海上师”也不允许。
       准噶尔汗国是以血缘氏族为核心建立的部落国家,其贵族、谋臣、战将尽是亲族,公开的弑亲是会立即丢失统治合法性的,原本噶尔丹是僧人,在为兄报仇后侄儿还小特殊历史时期才登得汗位,王统原本就是历史遗留问题。所以对于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出走,噶尔丹只能吃哑巴亏,对众人宣称这是奸人挑唆我叔侄,然后“由他去吧”的听之任之、以后再说。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0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10:04 编辑

第五章:康熙在1689年

       康熙在1689年干了两件大事,首先康熙和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割让大片土地给俄罗斯,其次康熙通过阿拉尼的出使稳住了准噶尔。
       1686年7月康熙准备了数年兵员、粮草、火炮等,以数千兵力围攻雅克萨800多哥萨克,这就是第二次雅克萨之战,结果几个月没有攻打下来,到11月便进入俄罗斯人更擅长的冬季战役时期。11月俄罗斯使臣维纽科夫到达北京,康熙决议让渡权益来和谈,11月让围攻雅克萨的清军退后2俄里,希望俄罗斯“速来定界”。
       对于满清王朝,和俄罗斯争夺黑龙江流域,是事关清王朝生死存亡的最大的问题,康熙早就认识到,黑龙江流域离满清的发祥之地甚近,一旦俄罗斯人顺着黑龙江、嫩江而下进入东北地区,在东北的科尔沁、达斡尔、索伦会逐渐成了俄罗斯保护下的贡民,满洲的龙兴之地将极度危险,这是满清王朝最大的命门。但是满清在和俄罗斯的几次交手,满清以主场之利,优势兵员对阵几百哥萨克农民,往往是惨败而归。在几十年俄罗斯在远东的渗透中,实际是满清和喀尔喀两国倾尽全力,但都难以阻俄罗斯几百人一股的哥萨克流民的入侵,割地求和也是不得已为之。
       在当代的“史妓”的主流记叙中,康熙是因为要对付准噶尔,才不得已在《尼布楚条约》上对俄罗斯作出领土“让步”,但真实的历史是在1686年11月,康熙就准备对俄罗斯让步。而土谢特汗在1687年才被清朝武装起来,原本准备攻打贝加尔湖的哥萨克,但土谢特顺手覆灭了札萨克图汗,还在年末杀死噶尔丹的弟弟,又过了一年,在1688年噶尔丹才击败土谢特汗。由于这次战争带来的混乱,实际上还延缓了康熙和俄罗斯之间的卖国谈判。康熙为打准噶尔,而对俄罗斯割地的历史说法是“史妓”们的胡说搪塞,打不过俄罗斯是割地的真正原因。
       在1686年俄罗斯和康熙争夺的是三个个地区,远东、尼布楚、雅克萨地区。尼布楚地区原属清朝隶属的蒙古茂名安部落领土,茂名安部落南下后,喀尔喀所属的布里亚特部落生活在尼布楚地区。
雅克萨地区在黑龙江畔,占据雅克萨便可以顺流而下,进入满清老家东北平原。保住雅克萨和黑龙江是保“命”,而割让除了黑龙江之外的地区是让“利”。康熙《尼布楚条约》中保住了雅克萨,割让了尼布楚地区。这等于把整个东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全部让给了俄罗斯,俄罗斯凭借几小股哥萨克便获得属于他们的东方大海。后来雍正朝的《布连奇条约》,乾隆朝俄罗斯占据北准噶尔,咸丰年间《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俄罗斯步步紧逼直到日俄战争。
       土谢特汗败于准噶尔流亡于清朝,康熙大力救济喀尔喀难民,康熙如果拒绝喀尔喀难民南下,不给予救济,就等于逼着土谢特汗等转投俄罗斯。对于索要土谢特汗的准噶尔,康熙态度暧昧。
       对于康熙,解决黑龙江流域的问题是根本矛盾,是必须首要解决的第一要务。准噶尔和喀尔喀的问题是次要问题,所以要一边和俄罗斯谈判,同时要使用各种手段稳住准噶尔和喀尔喀,然后根据黑龙江流域问题的结果,选择处理准噶尔和喀尔喀问题的方案。

         如果俄罗斯在谈判中不满足仅仅割让尼布楚、远东等地,坚决要占据黑龙江,这将是康熙不能接受的。假设俄罗斯坚决要占领黑龙江、雅克萨,康熙会立即联系藏地的“大海上师”,做虔诚弟子状,共同说服准噶尔的噶尔丹,联合准噶尔对异教的俄罗斯发动全面战争,土谢特汗兄弟或许会被当做战犯引渡给噶尔丹,喀尔喀部众或许会遣送给噶尔丹。满清、准噶尔将共同谱写一曲抗俄的英雄史诗。
       如果俄罗斯满足于占据远东和尼布楚地区,康熙在谈判中保住了黑龙江雅克萨,那么康熙将会拒绝承认为稳住准噶尔而曾经说的话,比如康熙曾说要“遣出喀尔喀部众”“,以及和准噶尔商定的共同重建喀尔喀汗国的方案。
       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清朝和俄罗斯的谈判拖延,或许清朝还会半真半假的,继续就如何解决准噶尔、喀尔喀问题搞一个什么方案,认真商讨,实质是拖延。这并不是康熙有意的外交欺诈,是康熙没解决和俄罗斯的黑龙江问题的谈判时期,对准噶尔的战略模糊。
       康熙在和俄罗斯在谈判的同时,也派出大臣阿拉尼出使准噶尔汗国,1689年8月12日,康熙在尼布楚康熙在割地求和。同时,1689年8月初12,清朝大使阿拉尼在噶尔丹大帐就喀尔喀问题展开诚挚、认真的会晤,宾主双方热烈拥抱。阿拉尼提出,清准双方各自遣出在两国的喀尔喀部众,重建喀尔喀汗国方案。在是否惩处土谢特汗兄弟的问题上,噶尔丹要求必须严惩,不排除使用武力缉拿二人,清朝则认为,尽管土谢特兄弟有过错,但人已经投奔了清朝,他们是故元的苗裔,怎么好着手惩处?双方有共同点也有争议。
1689年康熙通过割让尼布楚地区,以及让出远东制霸权,还有和俄罗斯建立贸易关系,稳住了俄罗斯。同时派阿拉尼出使稳住了噶尔丹,阿拉尼回到北京后,告诉康熙一个重大消息,康熙得知噶尔丹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分离的消息,清朝知道了准噶尔汗国国本动摇,更加坚定了武装欺骗噶尔丹的决心。
       除了对于清朝来说致命的的黑龙江问题外,康熙不希望看到准噶尔和喀尔喀之中出现一个“超级蒙古世界的强者”,任何一个负有个人魅力能力雄强的首领或者政权出现,都将吸附在清朝隶属的蒙古诸部,那些清朝的盟友、姻亲、屏障,比如科尔沁、土默特、察哈尔、兀良哈等等漠南的蒙古部落。只要漠北、漠西蒙古出现这样的强者,就会造成对清朝所属的漠南蒙古的离心力。清朝不能允许这样的致命强者出现。
       土谢特汗愚蠢的以为,自己是康熙的盟友,康熙在希望喀尔喀攻打贝加尔湖西的事情上有求于他,就会默许他吞并札萨克图汗,并挑衅准噶尔。土谢特汗兄弟甚至幻想在土谢特汗和噶尔丹汗爆发战争的时候,康熙会出兵帮助他。土谢特汗的愚蠢令人发指。
假设在鄂罗会湖战役中,是土谢特汗打败了准噶尔,将准噶尔打到伊犁河的西面,一统蒙古,那么就土谢特汗成吉思汗正统血统的出身,击败夙敌准噶尔的赫赫武功,和漠南蒙古诸部首领的世系血亲的血缘联系,将会有多少清朝所属漠南蒙古会仰慕土谢特汗。从这点来说,康熙更不愿意看到的是土谢特汗的胜利。
       假设鄂罗会湖大决战,是土谢特汗战胜了噶尔丹。康熙会因为高贵的土谢特汗打败了卑劣的准噶尔,而少女般欢欣鼓舞吗?康熙一样会割让土地给俄罗斯,然后接济噶尔丹,和俄罗斯、噶尔丹一起消灭土谢特汗。土谢特汗是那种封建王公中最迂腐的,土谢特汗看不到这种历史时局中的博弈,在大势中有变化,有必然性。
      1689年,康熙放弃了制霸远东的可能,而且割让了尼布楚地区,康熙保住了黑龙江。于是清朝该如何应对噶尔丹,就是一目了然的布局。清朝综合国力远在只有15万人的准噶尔之上。综合国力强的清朝耗得起,噶尔丹尽管武力雄强,也只能速战速决,解决土谢特汗的问题。
       1689年年底,噶尔丹知道了清朝割让尼布楚、远东地区给俄罗斯,俄罗斯被清朝勾结了,这种政治局势对准噶尔极为不利。噶尔丹迅速集结军队从科布多向东发动了第二次东征。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07: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10:10 编辑

第六章:噶尔丹汗的第二次东征

       1689年12月噶尔丹率领大军第二次东征,此时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已经带至少5000军力自立,噶尔丹留一部分老弱在科布多大营,由噶尔丹另一个侄子丹津额木布镇守。
      噶尔丹汗军队的人数,据《咱亚班迪传》作者说噶尔丹带走16000卫拉特子弟,该作者在准军出发的时候就在当时当地,这个说法有很大的信服性。清方的大部分史料粗浅目测准噶尔军大致2万,或者噶尔丹的军队中也有不少随军家人,16000卫拉特士兵和随军家人将近2万。
      关于噶尔丹汗东征的目的,康熙听到俄罗斯军队将和噶尔丹联合进行军事行动的谣言,对派人去照会俄罗斯,抹黑噶尔丹是“迫于(和策妄阿拉布坦)的内乱,由于饥荒,而企图劫(掠喀尔喀和内蒙古)获得生存物资”。这个出自康熙的抹黑说法成了清朝官方宣传的口径,被编入清朝各种《亲征入侵准噶尔》方略、地方志、实录、传、等文献中,后被无良“史妓”不加甄别的沿用,以讹传讹,导致至今流毒甚广。
      噶尔丹从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伊犁河、博尔塔拉、阿勒泰、科布多等地,集结兵员远赴万里,去呼伦贝尔和燕山征战,后勤问题难以解决,一路劫掠土谢特汗、车臣汗等牲畜物资以战养战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这是古代战争常规做法,但这不是噶尔丹发动第二次东征的目的。
       首先,噶尔丹在派2000人去追侄子5000人的乌兰乌苏之战中,确实有点失利。但准噶尔主力依旧在噶尔丹手里,第二次东征时候,噶尔丹的势力远不是策妄阿拉布坦所能比及的。其次,土谢特汗和车臣汗的那点物资,如果和噶尔丹常年经营的中亚比起来,和西域、费尔干纳、锡尔河、阿姆河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中亚璀璨的名城,中亚草原的沃野万里相比,噶尔丹的中亚基础盘才是复合型帝国的方向,土谢特汗和车臣汗的生产单一,和准噶尔同质化严重,南逃清朝人口10万,少部分投俄,少部分投准噶尔,左右两翼全部喀尔喀人口估计也在15万左右,最多超不过20万,不如中亚一座城镇人口,简直是清朝、俄罗斯两虎之间的瘦兔子肉。说噶尔丹为获得这点兔子肉而内向行动,是康熙对俄罗斯污蔑对手噶尔丹的说辞而已。
      噶尔丹第二次东征的目的,主要是为瓦解《尼布楚条约》,以及满清勾结俄罗斯后带来的对准噶尔不利局面。其次有噶尔丹要彻底解决一贯敌视准噶尔的土谢特汗的问题,消灭他们,或者起码要终结土谢特汗兄弟的政治生命。起码能如同1689年和清朝使臣阿拉尼共同商议的,建立喀尔喀缓冲国。(清朝在篡改了历史档案后,删除篡改1689年曾经保证“遣出喀尔喀”,以及阿拉尼出使准噶尔协商的重建喀尔喀缓冲国的事情,幸好蒙古文档案留下了这些历史面貌。)
      1690年1到3月,噶尔丹汗的使者到达俄罗斯伊尔库斯科,转达了噶尔丹汗的主张,噶尔丹对割让的尼布楚地区提出质疑,噶尔丹还说雅克萨地区是蒙古人的,不是康熙的,沙皇如果想在雅克萨建立城堡,噶尔丹愿意将雅克萨献给沙皇。
      噶尔丹不同意割让尼布楚地区的条约,反而将黑龙江的雅克萨许给沙皇,沙皇想要土地,就得在黑龙江去和康熙继续开战。噶尔丹也能洞察黑龙江流域对于满清的重要性,反对割让尼布楚,空头许诺给俄罗斯雅克萨,希望清朝和俄罗斯的战火再起。俄罗斯也知道噶尔丹这种口惠而实不至,毕竟雅克萨不在噶尔丹手里而在清军手里,噶尔丹汗希望俄罗斯和他联合进攻土谢特汗,俄罗斯的态度暧昧,毕竟康熙割让给俄罗斯的远东和尼布楚地区太丰厚,噶尔丹只是空许可雅克萨,俄罗斯要派出军事观察员,去看看噶尔丹和康熙谁会是战争的胜者?或是准噶尔和康熙是否会一致对俄?俄罗斯会根据具体情况,然后再制定下一步的东方政策。
       1689年年底噶尔丹率将近2万的军队东征喀尔喀,一路徐徐前行,掠夺了众多的战争物资,招抚那些已经投俄的部落,收拢那些投准噶尔的民众。准噶尔军在土拉河附近进入秋冬,偃旗息鼓。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10: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10:16 编辑

第七章:1690年春季,康熙准备远赴土拉河偷袭噶尔丹



       这个严冬和所谓的1690年的春天是一连串寒冷的日子,蒙古高原上的风,终日不休。在这段严寒时期,清廷没有了噶尔丹的消息,清朝派将领温达到更为寒冷的北方哨探,莽荡荡的北方大草原,除了强劲的北风,似乎探寻不到准噶尔军队的消息。准噶尔军队是否会出现?将出现在什么地方?康熙派出的使者在秋季从甘肃肃州出关,也杳无音讯,在沉闷中过了整个春季。
       此时的喀尔喀草原,10万部众南下投清,只有极少数托辉特、塔奔努特、车臣诺颜等部众,游离在俄罗斯和准噶尔之间,还有就是托多额尔德尼、衮布的一些人众在克鲁伦河附近游牧。准噶尔军队在空荡荡的喀尔喀草原没有了讯息,这份沉寂让人焦躁。
       1690年农历三月的时候,有个叫道尔扎的喀尔喀牧人,被准噶尔俘虏后逃了出来。告诉清军说,“噶尔丹军万余,尽管掠夺了喀尔喀托多额尔德尼,但牛羊依旧不够用,在克鲁伦河流域活动”。        
       得知这个消息后,康熙调集内蒙古在西部地区的军队,在呼和浩特集结,准备从呼和浩特北的道路,前赴喀尔喀的土拉河,康熙集结了鄂尔多斯1500名士兵,呼和浩特500名士兵,四子王1000名士兵,以及在内蒙古西部的喀尔喀3000名士兵,组建共6000人的军队,还有4000多扈从。计划由温达率领去土拉河去攻打准噶尔。这是康熙最先部署的西路军。
       同时,为配合呼和浩特的西路军,康熙派去使者商南多尔吉去对噶尔丹进行欺诈,康熙嘱咐商南多尔吉,你前去侦查,有消息立即禀报回来,你见到噶尔丹后,噶尔丹如果问温达的军队来土拉河干什么?你就说温达的军队是准备迎接“大海上师”的调停人济隆活佛的。因为塞外没什么地标,不知归自何路,所以就在这里迎接调停人济隆活佛。如果噶尔丹问清军到来的原因,你就对他说,这些人是去勘察边界的。如果噶尔丹败逃,你就前去招降。如果噶尔丹的实力还很强,他回到准噶尔汗国,你就去往说之。如果噶尔丹问准噶尔汗国的使者为什么还没回来?你就说准噶尔汗国的使者古英正在北京,等草原上青草长出,就会回国。
        这个商南多尔吉还带着一个极为吊轨的阴谋,我们后面专门展开来说。
也是1690年农历三月康熙派阿南达去喀尔喀车臣汗处,预设了如果噶尔丹沿着克鲁伦河去攻打喀尔喀情况,车臣汗等准备了10000名士兵军队,阿巴亥4000军队也作为战力,部署在东线。这是清朝东路军的雏形。
        三月末、四月初,清军探听到的两条情报,都反映噶尔丹的军队似乎很疲弱,在甘肃的清朝大臣达虎,通过阿拉善的准噶尔逃人得知,“噶尔丹的所属只有几千人,战马很少,如果通过掠夺喀尔喀获得物资还能勉强维持,否则就会因为物资匮乏而发生内乱”。
清军的阿南达探听到的另一条情报说,“噶尔丹的军队有的两人骑乘一匹战马,有的斩木为兵,听说要来袭击喀尔喀的衮布(号昆都伦博硕克图),但现在没到,想已狼狈,必定有退回土拉河、额侬(斡难河)的可能”。所以,阿南达想带清朝禁军和火炮前去土拉河找机会攻打噶尔丹。康熙考虑路途遥远,不方便派禁军,于是派了600察哈尔,200汉军,16门火炮,由阿南达率领,准备和呼和浩特的西路军一起前去土拉河找机会对噶尔丹下手。
       1690年春季,康熙一度怀疑和噶尔丹和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分离不久,准噶尔已经内乱,噶尔丹是否会第二次东征喀尔喀?康熙根据道尔扎、达虎、阿南达三条情报,判断噶尔丹的军队人数很少,战马少,物资后勤不足,还在克鲁伦河附近,由于噶尔丹此时的疲弱可能会返回。
       康熙的外交政策一贯很灵活,对强俄可以割土求和,见准噶尔弱则须“虽远必诛”。康熙的准备的第一套作战方案是,康熙判断准噶尔极其弱小,所以要虽远必征,阿南达率200汉军,600察哈尔,16门炮,作为清西路军讨伐准噶尔矛头,在四月出征远赴土拉河,额黑讷率领10000名内蒙古西部蒙古部落和喀尔喀兵为西路军出发到土拉河,同时派出清朝使臣兼间谍商南多尔吉出关配合,以和平为名义进行外交欺诈,还有清军阿尔尼在内蒙古兴安盟召集10000车臣汗军队和4000阿巴亥内蒙古部落为东路军,;东西两路清军土拉河、斡难河附近夹击准噶尔。
        1690年农历四月,清军阿南达出征的时候,清军阿尔尼还没有集结好军队,阿尔尼此时在内蒙古兴安盟的绰嫩果尔(汉意为:狼河),今天的绰尔河。阿尔尼和在锡林郭勒的喀尔喀部众约定在狼河会师,车臣汗的军队已经到了狼河附近的洮濑河(汉意为兔河),今天的洮尔河。阿拉尼还没有和这些部落的军队会师。但4月阿尔尼和额黑讷的西路军已经出兵。他们不知道此时准噶尔其实早已经东进。
       农历6月阿南达得知准噶尔将进入清朝的消息,6月初9阿南达、马斯哈等侦查到准噶尔进入清朝边界的消息,他们商议:“咱们奉皇上的命令,前来分准军兵势,与(阿尔尼)大军成犄角,现在准噶尔却反绕出我后,深入无庸。而且我们是一支轻装的部队,准噶尔如果侦查到我们,集结重兵来消灭我们,咱们难以抵挡。咱们应该汇合大兵(阿尔尼)以消灭敌人”众将都说“是”。于是阿南达、李林隆、伊磊、马斯哈这支军队,按原路从答布哈都返回到朱尔归,农历6月21,他们探听到清军阿尔尼在赤城汗城,开始和阿尔尼部汇合,康熙的第一套远征准噶尔的计划,就这样悄悄的消失在历史中。
       这套作战方案失败的经过,向来不为人所知,清朝的隐晦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其细节被记载在《塞北纪程》中,但是作者马斯喀的《塞北纪程》天朝文体纯熟,歌功颂德,只记录大领导福全和他自己,仿佛自己一直跟着的就是大领导,吹牛自己才是这支军队的指挥,在文中根本没提及真正统帅阿南达,导致史妓们也不为注意,史妓们非坏即蠢也是其中原因。
在1690年春季,康熙从道尔扎、达虎、阿南达获得三份军情,康熙判断准噶尔极其疲弱,可能会撤军回到准噶尔汗国,康熙准备主动发动军队,以呼和浩特为集结点,发动远征军到土拉河偷袭噶尔丹。
       结果却很荒诞,阿南达、额黑讷在远征几千里接近准军的时候,判断不能吃掉准军又悄悄溜走。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1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10:19 编辑

第八章:狼河、兔河(兴安盟绰尔河、洮儿河)防线

       第一节:1690年夏季,在兴安岭的狼河集结清军布防,康熙的第二份战略构想
       康熙根据春季的三份情报判断准噶尔疲弱,企图假意和平远赴图拉河去偷袭准噶尔军。但是1690年夏季第四份军情传递到紫禁城的时候,康熙竟然害怕了起来,作战方案也进行了第二次调整。
      1690年公历6月29日,农历五月二十三,兴安岭的清军派出的侦察兵,在博尔济河找到一个叫马济的喀尔喀牧人,马济从噶尔丹军中逃出,马济告诉清军:“噶尔丹在农历五月初三,度过乌尔扎河,将要袭击衮布(昆都仑博硕克图)、土谢特汗、车臣汗。噶尔丹的军队号称4万,实际上有3万,噶尔丹还请兵于俄罗斯,将联合进攻喀尔喀”。农历5月29,清军的侦查游骑,在乌尔扎河河前一天路程的地方,发现了准噶尔军营。这确定了准噶尔军所在。
       清军终于明确了准军的所在,但先前的判断好像有误,准军如果人数在3万,那么将是准噶尔汗国最大战力,根本不是先前情报所述的仅有数千的疲弱饥荒的部队。这乌尔扎河缕缕的烽火狼烟,预示着是清朝国运之战的机警。清廷不敢怠慢,立即调集各路军队到兴安岭狼河的阿尔尼处集结,企图在狼河附近布防阻击噶尔丹。在狼河附近已经有阿尔尼率领的10000喀尔喀骑兵,4000阿巴亥骑兵。清廷立即调集噶尔吗、老满色率领清军前锋200,护军约678(初步估算当时满洲510个佐领,蒙古168个佐领,汉军226个佐领,以下略同),汉军200士兵带火炮,各级将领约76人,前去增援阿尔尼。除此,还派阿尔尼的军队附近的科尔沁2000、温牛特400、喀喇沁500、巴林400士兵,立即增援阿尔尼。还有阿南达所部不必等额黑那,立即带600察哈尔、200汉军16门炮,增援阿尔尼。
       外交上康熙立即照会俄罗斯大使,说:“噶尔丹是迫于内乱,食尽无归,内向行劫。现在噶尔丹扬言要联合俄罗斯进攻喀尔喀,喀尔喀已经归顺了清朝,请俄罗斯不要误听信了噶尔丹的话,违背《尼布楚条约》,发动战争啊!”然后立即派人通知尼布楚的俄军。康熙认为土地割让给俄罗斯了,远东霸权也给俄罗斯了,并抹黑噶尔丹是内战失败、内向劫掠,请俄罗斯看清形势。对于准噶尔和俄罗斯会联合进攻的消息,康熙心急如焚。
       好在农历6月13,出使准噶尔的康熙的特使兼密探商南多尔吉发来1690年的第六份军情,让康熙些许安心。商南多尔吉奏报,准军有一万多,粮尽杀马为食,准军曾企图联合俄罗斯,但俄罗斯没有应允。这第六份军情让康熙大大松了口气,噶尔丹的军队不是3万的全主力,仅有1万多,而且后勤也不足,俄罗斯也没有和准噶尔联合的作战计划。
        即便是准军仅有1万多,康熙还是没有大意,继续派发清军的增援部队,清军派苏努率领清军200前锋、约1356护军、各级将领约112员继续增援。就在此时,清军1690年第七份情报飞书而至,又一个喀尔喀逃人说,准噶尔军号称四万,他看见俄罗斯官员带着200随从出入噶尔丹的军帐,准噶尔军似乎在呼伦贝尔,乌尔顺河活动。军情紧急,康熙动员了科尔沁10000骑兵,敖汉、奈曼3000骑兵。随后清庭派发拉克达、朋春等将领率领八旗清军400前锋,防军约2034、骁骑约1808、各级将领1578员集结,还有额黑那带着10000军士火速增援狼河的阿拉尼。
       康熙在1690年夏季的第二份作战计划,是在兴安岭附近以阿拉尼驻扎地狼河、兔河为集结点,阻击或者是设伏,或者是偷袭噶尔丹的军队。清军动员的部队有很多支,正在陆续前往狼河的路上。康熙构想等达大批清军集结后,将绝对优势的兵力去对垒噶尔丹的军队
       第二节:噶尔丹军队穿越狼河防线
      噶尔丹在克鲁伦河度过整个冬季和春季后,等青草长出,农历五月三日,准军度过乌尔顺河,五月二十九扎营在乌尔顺河,随后噶尔丹突袭了在额尔古纳河的的衮布,准军“劫掠如火”,衮布所属牲畜群被劫掠部众逃散,衮布仅以身免。随后噶尔丹一路顺着喀尔喀河追击衮布,沿着索约尔济河挺近,疾驰如风。越过集结有重兵的清军阿尔尼的狼河、兔河地区。6月14准军2000前锋进入乌珠穆情的乌尔会河,准军乌尔会河遇到乌珠穆沁台吉巴郎冲诺等百余兵士。噶尔丹的弟弟韩都明确告诉巴郎冲诺:“我们以为你们(巴郎冲诺)是喀尔喀兵士,才进击到此,原来你们是清朝皇帝的兵!我们是同一部落的(准噶尔和乌珠穆沁),你们为什么穿着战甲面对我们?我们的攻击目标是喀尔喀仇敌,请指给我们喀尔喀藏匿的位置”巴郎冲诺说入境的喀尔喀已经南逃不知道在哪里,准军又说:“我们和你们是朋友,不是敌人,请以刀指日发誓,清朝使者伊拉古克三等就在我们军营,不信的话,你跟随我们前去”于是裹挟着这些乌珠穆沁部落走了。
      噶尔丹到达乌尔会河后,明确对清军守卫额克吉尔说明,准军的军事行动是为了追击仇敌土谢特汗,不会侵犯清朝的边界。土谢特汗、哲布尊丹巴、车臣汗都逃亡在那些地方?噶尔丹还询问了,清军阿尔尼发兵北向是想干什么?对这些询问,额克吉尔统统以“不知道”应对。
      噶尔丹早已越过狼河、兔河一带,阿尔尼对此却一无所知,阿尔尼在准军已经进入乌尔会河5天后,6月19日依旧对纷杂的情况十分茫然,阿尔尼将一部分衮布所属的逃人安置在卡伦哨所这一边,同事四处去寻找衮布,他想到贝尔湖去抵御噶尔丹,但担心噶尔丹越过贝尔湖穿越清军防线,所以阿尔尼率清军在贝尔湖之南的塔本塔什干布防,但此时准军早就将阿尔尼部甩在身后,准噶尔将领还不解的询问清军额克吉尔,清军阿尔尼发兵北向是想干什么?
       准噶尔军早已过了狼河、兔河几天后,阿尔尼才探听到准军已经到了索约尔济河,阿尔尼率领2万清军连夜南下偷袭,却扑了一个空,准军已经急行军而去,喀尔喀的侦察兵告诉阿尔尼,说准军可能有2万多,正追击衮布、土谢特汗、车臣汗而去,军中裹挟着清朝使臣伊拉古克三,商南多尔吉。准军还在侦查呼和浩特和沈阳的道路位置所在。阿尔尼得知后,继续率兵尾随噶尔丹,他和商南多尔吉一起设定了谈判的阴谋,企图在乌尔会河再次偷袭偷袭准军。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1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16:03 编辑

第九章:乌尔会河之战

       1690年农历六月二十,入夜,清朝两位使者商南多尔吉、伊拉古克三和“大海上师”的调停人济隆活佛,以及噶尔丹进行会晤,在会上清朝大使商南多尔吉宣布:“清朝将驱逐土谢特汗、哲布尊丹巴”的重要决议。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卓有成效的大会。三方诚挚的交流意见,会后宴席中也频频互助贺词。
       但仅仅几个时辰的沉睡后。
       1690年农历六月二十一,黎明,阿尔尼率领两万清军在晨曦的迷蒙中,慢慢接近准军营地,企图偷袭在睡梦中的准军,杀他个措手不及。阿尔尼选派清军200多蒙古勇士冲击准军营地,还派500喀尔喀兵士驱赶准军所掠夺的畜群。这是在黎明的昏昧中清军第一波攻势。这700人的偷袭营地似乎具有试探性,可能阿尔尼的清军害怕大举攻入准军营地中了埋伏,想派两队人冲击准噶尔营地,造成准军在睡梦中受到猝不及防的攻击而混乱崩溃,清军前锋驱赶准军战马,让准军战士在慌乱中没有骑乘的战马。
       但第一波攻势并没有起到预定的效果,阿尔尼的战报上说:“未及战,诸部落的士兵和喀尔喀士兵,争着夺取其子女牲畜,阵动不能止,遂退”,这里说明第一波次攻击中,清军先夺取的是准军牲畜,还有“其子女”。
       这个“其子女”的描述有一定的模糊性。可能性之一,是清军攻击准军的老少营,袭击的是准噶尔将士的子女,阿尔尼企图偷袭准军的老少营而让准军混乱,这个战术和以后的昭莫多之战如出一辙。昭莫多之战清军靠袭击准噶尔的妇幼营,导致准噶尔战线上的战士为回救妻儿,战线崩溃,清军如此取胜。
       可能性之二,是清军的诸部落和喀尔喀夺取被准噶尔掳掠的,诸部落和喀尔喀所属的子女,是乱离中的亲人相寻。
       真实情况是第一种,因为后来噶尔丹对清朝使者再次说起乌尔会河之战的时候,说乌尔会河之战当天晚上,“大海上师”的调停人,还有清朝的使者伊拉古克三、商南多尔吉在夜里刚定了方案,但就在这个夜晚即将结束的黎明,清军的阿尔尼就带2万清军偷袭准噶尔军营,“入我父子营,杀及子女”所以噶尔丹才反击全歼了2万清军,“不战者如是乎?”。
这说明,阿尔尼首先袭击了准噶尔军的父兄营,企图以杀害准军将士的妻子子女来引发混乱。至于第二种说法,就是研究者审阅材料不细致导致的错误,
      总之,清军第一波攻势,没有冲乱准军,准军作为百战之师,有足够的镇定。准军立即调整成左右翼的“弓型阵”阵立在阵地。
阿尔尼派出第二波次的骑兵冲击准军阵地,遭到准军密集火枪齐射,清军第二波次冲击被准噶尔火枪阵线打退。阿尔尼派出喀尔喀骑兵发动第三波次冲击,喀尔喀士兵了解准噶尔的火枪密集齐射,极其畏惧这种战术,稍微接触便发生崩溃退回,诸部落兵见大势已去也跟随退回自己阵地。
      清军的三波次冲击都被打退后,准军的骑兵趁势从山上冲出舒展左右两翼攻击清军(很可能是尾随追击着溃退的清军),阿尔尼军阵全线崩溃,准军一路追击着大奔逃的清军。


(图为乌尔会河之战,清军冲击准噶尔火枪阵地)

       战斗从黎明打到午后,先是清军发动了三次冲击,然后准军发动一次冲击一举击溃清军。2万清军基本被全歼,阿尔尼在15到20个扈从保护下逃窜,准噶尔大将丹吉拉一路追击,清军的所有辎重和500辆大车全部被缴获。
阿尔尼一路逃窜到额尔折伊图才安定下来,给康熙发了战败的战报。
       阿尔尼总结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清军火器营未到,缺乏火器才导致的失败,但其实轻敌才是阿尔尼的2万清军在乌尔会河被全歼的原因,作为多次出使准噶尔汗国的蒙古通阿尔尼,对准噶尔军的战斗力,韧性,火器化普及的战术没有充分的认识。
       准噶尔军队的人数,真准噶尔人有16000,还有些随军家属,尽管一部分喀尔喀归顺准噶尔,乌珠穆沁亲王的妻子,台吉车跟、阿穆尔、充科等等深明大义站在噶尔丹的一边,支援马匹、骆驼等物资,给予向导等,但在军队上都不能给多大的支援。
准军人数少,远道奔袭,没有后勤,这些不利条件让清军的阿尔尼产生了轻敌的念头。企图靠一个假的和平谈判,麻痹准噶尔军,然后阿尔尼居然带着以一支偏师为主的2万清军,就敢偷袭将近2万步入火器化前期的准军?被全歼也就不足为奇。
乌尔会河之战的结果,对于准噶尔汗国来说,准噶尔彻底看清了从准喀战争以来,清朝一直以来割地勾结俄罗斯,对准噶尔假意和谈拖延,企图集结清军兵力,试图一举偷袭准噶尔,想武力消灭准噶尔汗国面目。接下来,准噶尔还会对清朝反复许诺的和谈抱有幻想吗?
       对于清朝来说,清朝也明白这支准军,绝不是败于策妄阿拉布坦,饥荒内向抢食的弱旅,接下来的战斗是决定清朝国运的战争。清朝也将集结帝国全部的资源和兵力去应对。

       入夏的大草原上风雷云动,无尽的褐土上战马嘶鸣,双方的又一场大战在缓缓起势!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2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10:31 编辑

《1690年》第二部分:乌珠穆沁之战
塔林汗

引           文

       1690年农历六月,噶尔丹率领准军从额尔古纳河追击喀尔喀首领衮布,一路奔驰南下,越过清军布防的狼河、兔河一带,挺近到乌珠穆沁的乌尔会河,农历6月20夜里,清朝使者商南多尔吉,还有伊拉古克三,藏地格鲁派“大海上师”的调停准喀之战的代表济隆活佛,同噶尔丹会晤。是夜,商南多尔吉当着噶尔丹、伊拉古克三、济隆活佛的面,商定了清朝将会驱逐喀尔喀的战犯土谢特汗、哲布尊丹巴兄弟,并且说准噶尔在谈判过程中,如果缺乏补给,掠食诸蒙古部落无妨。噶尔丹也表示如果是那样,他并没有恶意,释放了部分乌珠穆沁人员,归还部分被掠物资。
       旷日持久的准噶尔和喀尔喀之战,似乎要以先前商定好的方案,清朝将驱逐战犯土谢特汗兄弟来终结了,一触即发的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也好像也将化为乌有,一切都将迎来和平和友好的新篇章。
       然而就在这个深夜刚过的黎明,那些参与清准谈判的人们还在沉睡之中,会谈桌上的残茶尚温,大约黎明的三四点钟,清军阿尔尼就率领2万清军偷袭了准噶尔的营地,清军率先袭击准噶尔军父子营,袭杀准军将士的妻子孩子,驱逐营地周边的准军战马,企图一举趁乱击败准军。
      就在几个时辰前,清朝特使的大谈和平的言辞还犹在耳边,那丰盛的夜宴还未收拾,有点狼藉的说着昨日畅谈的友谊地久天长,就在刚刚合眼睡实,阿尔尼带着2万清军便对着准噶尔的老少营袭杀而来,1690年6月21日的黎明,真的是一个荒诞的黎明。
在这个荒诞的日子,准军顶住清军三波冲击,并一举全歼阿尔尼所带2万清军。阿尔尼失去了他的军队只身逃走,乌珠穆沁的萋萋芳草,掩护了阿尔尼如仓鼠灰兔般脱身而逃。对于阿尔尼来说,这一天,也是荒诞的一天。
第一章:乌尔会河之战前夜,商南多尔吉为什么行骗?


       1690年6月20日夜,有一个历史疑案。即康熙的特使商南多尔吉的外交欺诈。
        商南多尔吉是清朝大使,表面上是个喇嘛僧人,但实际是清朝安插在僧团中的“间谍”,最早以清朝特使出使“大海上师”出现在历史记载中,随后作为清朝特使出使准噶尔,1689年随另一个清朝特使伊拉古克三一起出使,寻找噶尔丹军团的踪迹。
       商南多尔吉回到清朝,补充补给并到北京汇报和听取指示。1690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当时康熙企图派清兵去图拉河,康熙详细的指示了商南多尔吉如何战略欺诈噶尔丹。
      在1690年夏季清廷因为得到准噶尔军有3万前来,而且将会同俄罗斯进行联合作战的消息而人心惶惶的时候,商南多尔吉从准噶尔处发来消息,说准军只有1万多,粮尽杀马为食,俄罗斯军队没有应允噶尔丹联军的请求,商南多尔吉克服重重困难,给清朝发来这些准确的消息,可谓有能力又忠心耿耿。在1690年准噶尔和清朝三次战役前后,商南多尔吉作为清朝特使、密探频繁往来两国之间。后来商南多尔驻扎青海,名义上是“驻西宁喇嘛”,实际应该是清朝军情处西北方面的要员,为清朝在对准噶尔汗国、和硕特汗国,雪域等的情报战中做出突出的贡献。深受清廷信任。
       1690年6月20日夜,商南多尔吉对着噶尔丹说:“清廷会从清朝驱逐战犯土谢特汗、哲布尊丹巴二人,如果噶尔丹在行军过程中缺少粮食,掠食蒙古无妨”。并且给了噶尔丹印书。另一个清廷使者伊拉古克三,还有大海上师的派来调停清准喀的特使济隆活佛,他们三方当面商定这个外交协议。        噶尔丹当夜表示“如果这样,我并没有违背康熙的意思,有行恶之意”,还返还了抢来的几个佐领的人马。
       但是在1690年乌尔会河之战后康熙矢口否认,说这是商南多尔吉为了早日离开准噶尔军营瞎说的,康熙和噶尔丹为商南多尔吉这“协议”,展开多年的口水官司。康熙甚至因为抵赖商南多尔吉这一“协议”,甚至极其失态。
商南多尔吉为什么会在乌尔会河之战的前夜说清军将引渡土谢特汗兄弟?这个问题是个历史疑案,当时在北京宫廷的传教士张诚说:“阿尔尼为了偷袭噶尔丹,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拟定了一个假和平条约来哄噶尔丹,于是,就当着噶尔丹毫不怀疑时,在夜间袭击了他
       也有人认为:商南多尔吉是在噶尔丹轻松突破狼河兔河防线的时候,商南多尔吉企图拖延准军,让清军有充分的集结时间,所以对噶尔丹进行了欺诈。1690年春夏,噶尔丹发动了迅猛的攻势,袭击了喀尔喀的衮布,并疾驰如风的从呼伦贝尔顺喀尔喀河顺大兴安岭西麓挺近,清廷预定在大兴安岭狼河、兔子河集结的军队根本没有集结,一盘散沙的陆续前往集结点。噶尔丹如果越过狼河、兔子河一线,清廷的在狼河、兔子河阻击、伏击噶尔丹军团的计划,将会成为泡影,而陆续行军的清军也将面临一个混乱的被动局面,很可能被噶尔丹各个击破,一口一个全部吃掉。于是在噶尔丹军团迅猛的突飞猛进的时刻。商南多尔吉为了延缓噶尔丹的行军,给在狼河、兔子河一线的清军,还有陆续前往战区的清军留给充足时间,商南多尔吉诓骗噶尔丹,以清廷将会就驱逐土谢特汗、哲布尊丹巴二战犯,噶尔丹由于长途奔袭,后勤不足,不能久拖,要速速有所结果,商南多尔吉表示,不要着急下一步军事行动,耐心等待和谈(等清军集结大军第二次偷袭),如果缺少后勤,噶尔丹行军过程中掠食沿途蒙古诸部也不是多大的事情,企图延缓噶尔丹行军速度。
       清朝大使商南多尔吉在6月20对噶尔丹说,清朝会引渡土谢特汗兄弟,这点康熙是否知道?1690年农历29,康熙派出满丕出使噶尔丹时,康熙对满丕面授机宜,康熙嘱咐满丕:“如果噶尔丹问起,商南多尔吉曾提出的,清朝会驱逐土谢特汗、哲布尊丹巴的方案,康熙皇帝是否知道?这个问题,你(满丕)要回答噶尔丹说------康熙已经知道,或者说你不知道康熙是否知道”。这两个材料前后呼应,说明这套诓骗噶尔丹的谎言,原本是出自康熙的锦囊妙计,康熙知道在特定的条件下,商南多尔吉会拿出这个谎言诓骗噶尔丹。这是1690年农历3月15康熙曾秘密详细的和商南多尔吉商讨过各种情况下的“机宜”之一。
       乌尔会河之战后,噶尔丹率领准军后撤了一段时间,没有乘胜追击,袭杀另几路还在征途的小股清军,或是突袭沈阳或呼和浩特。应该是商南多尔吉的诓骗起了作用,让噶尔丹对清朝反复许诺的和谈还残存希望?乌尔会河之战前后,准军的行军基本还是在喀尔喀汗国境内,在追击衮布的时候,没有在没有丝毫标志的大草原上,有几次越过清属国界。也表现出相当的克制。
        乌尔会河大战之后5天,农历6月26,准军派出使者达尔罕格隆出使清朝,去商定商南多尔吉所说的,清朝将引渡、驱逐土谢特汗、哲布尊丹巴的事宜。然后准军全军后撤了,退后二宿之地(100到140公里)之外,喀尔喀汗国国境内。科尔沁王后来派200侦察兵去哨探,寻找了两日,遇到乱离人,都说准军已经退去,侦察兵向北又找寻三日,极目无垠的大地,不见准军踪迹。商南多尔吉的诓骗,不仅在农历6月20日夜,乌尔会河之战前夜,蒙蔽准噶尔军,也在大战之后,为清军的二次集结提供了充分的时间。
       准军退去,主要原因就是准噶尔汗国此时由于策妄阿拉布坦的分离,实力大大衰减,远道奔袭缺乏后勤,只能一个牧场一个牧场的劫掠,完成一步步的蛙跳突袭,但凡有一丝和清朝就喀尔喀问题谈判的可能,噶尔丹就不愿意开启战端,否则任他商南多尔吉口吐莲花巧舌如簧,准军也不会让出战场这一“先手”。其次商南多尔吉、伊拉古克三、济隆活佛三位共同说服噶尔丹,在乌尔会河之战之后,让出战机,退出国境线。
       那么“大海上师”的调停特使济隆活佛,是否也参与了对噶尔丹的诓骗呢?爬梳历史,应该是商南多尔吉利用了宗教徒之间的相互信任,先骗取了“大海上师”的调停特使济隆活佛的信任,以及另一位清朝大使伊拉古克三的信任。
        商南多尔吉内心当然知道这个骗局,他骨子里是个间谍不是僧人。另外两个被蒙在鼓里,所以作为僧人的调停人济隆活佛,和伊拉古克三得知自己两年里被康熙的厚黑学玩弄于鼓掌的时候,不知道会对康熙有多大的愤懑?对噶尔丹有多少歉意?他们和康熙的矛盾暗线值得注意,康熙后来指责他们的桩桩件件,哪一个是能做实的历史事实?哪些又是康熙自己的一面之词?
       这段时间,噶尔丹在用其英雄的光环、活佛的身份、“反清复蒙”的正义性,在策反着清朝的大使伊拉古克三,和乌珠穆沁的贵族和人民。清朝大使商南多尔吉也在进行着间谍渗透活动。这种大战中的谍报战很精彩,光是这种暗线冲突,就完全能拍成剧情跌宕的美剧里精彩的一季。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3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10:33 编辑

第二章:清朝“几近倾国”的调兵,和三次出使准噶尔进行战略欺诈



      就在乌尔会河之战当天,紫禁城的康熙由于消息传递的慢,从科尔沁的班迪亲王那里,得知准军追击衮布已经到了蒿尔河(今天的哲理木盟霍林河)的消息。康熙继续增兵,康熙派遣敖汉、奈曼部的骑兵迅速到科尔沁亲王军前,派遣盛京将军绰克图率领东北军3000人赶赴战区(沈阳、开原、锦州、易县、赫图阿拉、东京、辽阳、广宁)。
      乌尔会河之战第二日,在北京紫禁城的康熙依旧不知道阿尔尼已经开战并被全歼,康熙知道噶尔丹已经越界。又增加了随驾护军1356名,八旗火器营1000名,天津火器营1000,宣府兵1000,藤牌兵1000。沈阳兵再增发2000,吉林兵2000火速到科尔沁达尔罕亲王军营前。
      除此,康熙还派出两名特使出使准噶尔,康熙派出特使阿尔必特呼、达莱的目的,主要是为极尽可能地、巧舌如簧的,花言巧语的蒙骗,不要让准噶尔军进行下一步军事行动,即“务婉言相慰羁縻其前行”。这样就可以给清军的下一步集结充分的时间。
      康熙通过这两位信使传递的信件中,再次提到去年1689年清朝阿尔尼出使准噶尔,商定过的清朝驱逐喀尔喀的事情,康熙语气带有恼怒的说:“噶尔丹你曾经说,听说清朝皇帝会全部驱逐清朝流亡的喀尔喀,十分高兴,不会以自己弟弟被杀而遗憾,这不是说的明明白白的吗?”。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康熙还在拿将驱逐在清朝流亡的喀尔喀诓骗噶尔丹。
      农历六月28,康熙得知准军到乌尔会河,侦查和询问沈阳、呼和浩特的位置道路。农历六月29,乌尔会河之战之后8天,康熙得知乌尔会河之战的战况,消息足足传递了8天。康熙立即着手呼和浩特的防卫。派康亲王杰淑带一支军队出张家口驻防呼和浩特。并且加强了宁夏的防卫。
       康熙派出另一个使团立即出使准噶尔,康熙派满丕、鄂齐尔出使的目的,是为了粉饰清军阿尔尼在乌尔会河之战中偷袭准军的行动,对噶尔丹说明,阿尔尼是因为准军越界,所以没有请示清廷就擅自开启的军事行动,这次偷袭不是清廷的意思。继而继续以“和平”蒙骗准噶尔,说康熙派满丕、鄂齐尔来就是为制止清朝边境上的,清朝所属的部落针对准噶尔的军事行动的。康熙还对满丕、鄂齐尔面授机宜,如何诓骗准噶尔,康熙说:“如果准噶尔问:清朝皇帝是否知道商南多尔吉所商议的,驱逐清朝境内的喀尔喀这一方案?你们(满丕、鄂齐尔)要么说“康熙皇上已经知道”,要么说“你们不清楚这个事情”康熙还在用“清楚会驱逐喀尔喀”来蒙骗准噶尔,稳住准噶尔军队。
      乌尔会河之战的消息在清朝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史传清朝调集兵丁“每牛录下枪手8名,几近倾国,城内闭市,米价升至三两多”。战马成了最抢手的资源,清廷规定北京每一匹良马20两白银,羸马12两的价格,收购军马,结果京城到处都是勒索马匹的军人,这些人甚至到汉人大臣家里去抓军马,康熙自己出资几千两银子,给予最低级的八旗士兵,可能是为解决这些士兵出征无钱买战马的问题,清朝境内的喀尔喀流民陷入恐慌,也有的劫掠清朝驿站,夺取军马的。京城戒严,一派大战前的紧张慌乱。
       进入7月,清廷严明军纪,各路在京的八旗兵陆续出北京,赶赴前线。康熙的哥哥福全和皇长子率领一路清军出古北口。同时,康熙急切的想知道音讯全无的准军的消息,又派出巴扎尔出使准噶尔,要求准噶尔放清朝使臣,伊拉古克三、商南多尔吉,阿尔比特呼、达莱,满丕、鄂齐尔等回清朝。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3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3-18 10:50 编辑

第三章:清朝福全进军巴林和清朝的战略意图

        1690年农历7月初,福全率领几路清军越长城赴塞外,进军巴林。为什么福全并不是直接去找噶尔丹决战,却迂回的绕山路去巴林?这就需要知道历史地理和清军的战略意图。
       第一节:东山的故事
       蒙古人所谓的“东部”,是以一道极其绵长的山脉为界的,巍峨的大兴安岭,七老图山,努鲁尔虎山,还有燕山,组成一道3000多里雄阔的山墙,山墙西边是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等世界上最为丰美的大草原地带。山墙的东边是广大的森林地带,还有森林围绕着的科尔沁草原。所谓“松漠之间”,“松”指的是这篇广大的群山和森林,“漠”说的是群山之西,大草原的浩瀚无际。东部的蒙古人,地理文化上带着很多“松”的特征,面貌特异。
       大兴安岭和外兴安岭如同院墙,围着今天所谓“东北”的地区,在历史上这两座山墙围城的院子里,住着两个巨头,科尔沁蒙古人还有满洲人。明末时期科尔沁是这院子里的大哥,统领着此地的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锡伯等,这就是为什么噶尔丹对俄罗斯说,雅克萨是蒙古人(科尔沁统领的),不是满洲人的的缘由。明朝后期,科尔沁通过满洲人和明朝的口岸,和明朝做人参和貂皮的贸易,兴盛一时。努尔哈赤兴起后,科尔沁和满洲人的经济、地缘、联姻越来越多,最终“山墙”之东,科尔沁等蒙古部落和满洲人形成了一个叫“满蒙联盟”的地缘集团,满洲人成为院墙内的大哥,有清一代,彼此文化渗透,彼此联姻不绝。这个满蒙联盟十分紧密,甚至在满清灭亡后,都有巴布扎布等很多东部蒙古,为复辟满清而奋斗战死。或许“山墙之东”的蒙古人,对所谓东北的认同,更多的是更为悠久历史以来形成的,具有地理特征的,独自有特色的蒙古部族文化认同,这种认同肯定是不包括张作霖父子的。基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东蒙人有一种独特的自信。
        “山墙之东”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也是科尔沁等诸蒙古部落的故土。满洲人极为重视,康熙可以割让尼布楚,可以放弃远东的制霸权,但他不能放弃雅克萨,从雅克萨可以进入黑龙江水道,轻松的顺流而下,可以沿着嫩江、松花江等进入大兴安岭和外兴安岭围着的东北“院子”,这里是满清的国本。对上述这些地理地缘,噶尔丹当然知道,噶尔丹不同意清俄《尼布楚条约》里割让尼布楚,让俄罗斯去和清朝争夺进入东北的雅克萨水道,并把雅克萨“许”给俄罗斯,就是想让清俄相争。噶尔丹知道进入东北的道路和满洲老家的重要性。准军在进入乌尔会河之后,噶尔丹一直在侦查沈阳以及呼和浩特的位置道路。在随后的岁月里,噶尔丹也反复用“反清复蒙”策反科尔沁的蒙古亲王,鼓动他们反清,好让满清后院失火。
      进入地理上大兴安岭和外兴安岭围成的这个满洲、科尔沁地区,俄罗斯的哥萨克可能会是通过雅克萨的水道,汉人或许是走山海关的辽西走廊,对于蒙古人最平展,不用涉险翻山,利于骑兵行动的就是西拉木伦河在几百万年在大兴安岭上冲开的缺口。即西拉木伦河谷。1690年清准乌珠穆沁之战,战局局眼就围绕这一天堑展开。

       第二节:福全进军巴林和清朝的战略意图
      清廷派福全翻山越岭到达巴林,首要的目的是为锁住进入东北的咽喉要地,在西拉木伦河河谷上建立据点,利用地利保卫东北地区的安全。此时的清廷已经知道,准噶尔军队在侦查沈阳和呼和浩特的位置和道路,沈阳距离准噶尔军驻扎地比较近,有可能沈阳是准噶尔军下一个军事目标之一。
      历史不容假设,如果可以假设,噶尔丹在乌尔会河之战后,趁胜从西拉木伦河河谷进入东北,一口一个将陆续在行军过程中的小股清军吃掉,劫掠东北以战养战,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军事史上越过阿尔卑斯蹂躏罗马的汉尼拔呢?或许俄罗斯那些哥萨克也会趁虚再吃几口,强占黑龙江。如果是这个战局,清廷将面临极其被动的局面。我们做此假设,就是为说明西拉木伦河河谷的地理险要,以及福全为什么首先翻山越岭要进驻巴林。
       清军在乌尔会河之战中,被全歼了2万,这让康熙清醒了许多,康熙再三下令,不许清军各个部署单独和准噶尔军战斗,要集结重兵后再以缔结和平的名义接近偷袭,清军需要一个集结点,福全赶赴巴林,扼守进入东北的咽喉,清廷派发了东北地区的,科尔沁的10000骑兵,敖汉、奈曼等3000骑兵,以及沈阳2000士兵,吉林2000士兵,东北六城兵3000,福全驻扎在巴林,是这些东北清军集结的重要支点。




       再说清军的阿尔尼,阿尔尼在乌尔会河之战中,率领的两万清军真的被全歼了。大战之后,阿尔尼逃到了巴拉嘎尔河,后和前去支援他的温牛特、巴林兵,阿南达,阿密达汇合。阿南达率领察哈尔兵500,土默特兵200,还有巴林兵400,翁牛特兵400,加上阿密达的兵,总共有3000.,这里几乎没有阿尔尼的兵丁,阿尔尼的兵丁要么在乌尔会河大战中被杀被俘,即使有逃生的也都弃他而去回各自部落。
      清军派发的各路军队,都以福全驻扎的巴林为集结点,这是清军的战略动向。以巴林为集结地,还可能有让军事行动更加隐蔽的特点,清军不是在大草原上行军,而是翻山越岭,大军在大兴安岭东侧集结,或许能更加隐蔽,能够麻痹还在等着和清朝,就“驱逐喀尔喀,引渡土谢特汗兄弟”问题谈判的噶尔丹。

第四章:康熙出京和准备追击准噶尔军
     乌尔会河之战后,康熙曾经想自己亲自出京,但是清朝宗室、内廷大臣、六部九卿都一起反对,他们说皇帝不宜亲临战场或者出京,怕引起百姓的不安,特别是南方的各个汉地省,知道皇帝出京打仗,以为时事有变,引发变故。康熙放弃了出京的打算。
      乌尔会河之战后5天,噶尔丹派出使者去北京,准备就商南多尔吉所说的清朝“驱逐喀尔喀,引渡土谢特汗兄弟”谈判,然后准军退出国界线。准噶尔的这一退军的目的,或许是准噶尔以为谈判还有可能,毕竟清廷两年里反复派人商谈保证过。
     但清廷得知准军退回,竟然以为准军要潜逃,康熙要求东北地区的苏尔达在沈阳、吉林兵,还有苏努兵团里挑选马力肥壮者,组织追击兵团。康熙还命令索额图、阿密达,前锋统领石图选派前锋兵,去接近噶尔丹的准噶尔军,看情况作出下一步行动,尽量等清军大军集结,如果准军要逃,就用各种方法羁縻准军,实在不行,就恐吓准军说:康熙派福全和皇长子和噶尔丹见面谈判,又不是出于恶意,如果噶尔丹不能等和他们谈判就要走,你们不是有什么不轨的企图吧?尽管康熙皇上再三严令我们清军不许和你们准军交战,那我也不会宽恕你(吾不贷汝)”,如此,等清军到达,如果清军兵力盛就消灭准军,如果准军已经逃远了,没法追了就回来奏报。
    这段时间,准噶尔的大使,就商南多尔吉说的引渡土谢特汗兄弟的议程,来到北京。对于准噶尔大使索要土谢特汗兄弟,康熙矢口否认,说这个引渡土谢特汗兄弟的议案,是清朝使者商南多尔吉为了离开准噶尔军营说的托词,但是康熙依旧用“和谈”诓骗着准噶尔大使,康熙说:“哪里有清准两国的大事还没有商议定,就着手引渡土谢特汗兄弟的道理”,康熙依旧提出先“和谈”,谈判完在着手引渡土谢特汗兄弟的事情的次序,用和谈在稳着准噶尔。
       清廷上上下下都以为乌尔会河之战后噶尔丹和准军已经逃走了,紧张的氛围得以缓解,康熙提出要去围场狩猎,康熙说准噶尔军虽然退走,但前一段有些时间逃难过来的喀尔喀流民不安分,康熙要亲自去整肃一下边境地区。于是在农历7月16日出了北京。
       其实在农历7月初十,乌尔会河之战20天后,准噶尔军已经开始南下。只是由于信息传递的慢,清军的军情还是准军已经退军的消息。康熙所谓的追击兵团也无果而终,康熙和准噶尔大使的口舌之争也无关大局,只是这种反差增添了许多历史的戏剧性。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4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1-4 16:12 编辑

第五章:准噶尔军的进军,落子破局打乱清军部署



        第一节:准军判断清军可能无意和谈,率军挺近
       乌尔会河之战后,准噶尔军派出出使清朝的使者,徐徐退军。然后放出侦察兵、间谍,去哨探遥远地方的信息。准军在乌尔会河之战后20天时间内,得到的军情让噶尔丹十分恼火。清军不但没有进行许诺过多次的,驱逐喀尔喀流民,或是建立喀尔喀缓冲国,或者引渡土谢特汗兄弟的谈判或行动迹象。
       相反,据探报:阿南达率军在葫芦古尔河(今巴拉嘎尔河)和阿尔尼等汇合,清朝调集的各路大军在往前线开拔,准军甚至探听到有中央官员(内大臣)也在也在前往的清军中,这说明调集大军不是各个地方的部落或者清军的单独行为,是清朝皇庭在命令各路清军在集结。
       更重要的消息是,杀死噶尔丹弟弟的战犯,土谢特汗的儿子歌尔谭台吉就在清军军中。先前,边境上清军和使臣都谎称说南逃到清朝内蒙古境内的喀尔喀流民,乱哄哄不知道去向。而歌尔谭台吉在清军军中这个消息,说明从1688年以来两年里清朝的所有所说,都是谎言。事实是,清军在保护着战犯土谢特家族,清朝在乌尔会河偷袭准军,清朝还在用“和平”来做幌子,调集清军在大举集结开拔到战场,这两年的一切,都是清廷的阴谋。
      噶尔丹立即率准噶尔军进军,他已经白白丢失20天的宝贵战机。农历7月10日,准军进军到音扎河(今西乌旗音扎干河)上游,7月12奔驰到合尔洪河(今高尔干河),7月13准军进军200里,7月15日,噶尔丹驻扎在阿斯哈图石林,和西巴尔太附近(今巴尔汰河)。
      也就是在农历7月15日,噶尔丹的使者到达清军正在组建“追击军团的”阿密达军营,阿密达的军营也在巴尔汰河附近,使者对阿密达说:“我们准军自从追击喀尔喀进入清朝边境以来,秋毫无犯,康熙皇帝送给我们钱币和丝帛,对此我们表示感谢,但是我们探听到,清朝将领阿南达率军而来,还有各路清军在集结,杀死噶尔丹弟弟的凶手歌尔谭台吉就在清军军中,你即使抓一只老鼠,那老鼠都会反过来咬你的手,我们就是面临这十万清军的集结,何惧之有?”
       这里又遇到剧情荒诞的转折,清廷以为准军要逃走,让阿密达组建追击兵团,还要羁縻甚至恐吓准军,现在准军竟然来了,还派使者来阿密达的军营。
      阿密达所部,有温牛特400兵,巴林400兵,察哈尔兵500名,土默特运粮兵200,还有阿密达的1500人,以及光杆司令阿尔尼。准军对在兴安岭东的清军,如阿南达部,阿尔尼,阿密达部并不是赶尽杀绝,而是常常互相通使,噶尔丹留着这些小队清军,保持着和清朝的联系,留着一丝就和清朝驱逐喀尔喀,引渡土谢特汗兄弟谈判的渠道。尽管如此,噶尔丹带着他的将近2万军队,这样距离的逼近阿密达,着实让阿密达体会了什么是大军压境。
      面对强敌的质问,阿密达当然没有“吾不汝贷(我不放过你)”强横。说了一堆谎言搪塞,阿密达说:“康熙皇上不让我们和准军作战,我们哪里敢违反?阿难达已经去了北京,至于战犯歌尔谭台吉,我们根本不知道去向”。
       准噶尔使者又说起乌尔会河之战:“6月20日晚上,大海上师的调停人,还有两位清朝特使,本来已经订好议案,准备第二天就派遣回京,结果就在当夜黎明,清军阿尔尼就率军杀来,杀入我兄父营,击杀我们的子女,我们能不消灭他们吗?”。


      阿密达说:“你们准军入我国境掠夺乌珠穆沁,阿尔尼才不得已和你们作战的,这次皇帝派福全和皇长子前来,就是和你们签订和平协议的,我们阿密达所部也会很快内撤”。
        原本阿密达准备用“吾不贷汝”恐吓噶尔丹,现在却成了“我这就走”的应答,历史的剧情反转起来也是很有戏剧性的。

        康熙想洗白历史上这次极为尴尬的误判,康熙把这次他的误判和尴尬说成是他:“。。。以兵一枝授内大臣阿密达,诱噶尔丹近乌兰布通。。。”,他把自己的误判描绘成又一次运筹帷幄,以至于有些研究者真以为噶尔丹是被引诱到乌兰布通的,由康熙这次罗生门,我们可以看出,研究历史的研究者,陷入胜者罗生门的叙事模式材料中,是何等荒诞?
       第二节:准军长驱直入奔袭的战略目标
       准军在乌尔会河之战后20天,哨探着清军的各路部署,在7月初十左右,突然大举策马长驱而入,准军的战略目标是,趁清军尚未集结完成,快速突击,切割大兴安岭“山墙”之东的清军主力和达里湖以西的土谢特汗和车臣汗的流民。
      土谢特汗流亡的部众在达里湖以西的苏尼特,其余喀尔喀也大部分在此地,7月初康熙曾命令锡林郭勒地区的阿巴亥、阿巴亥纳尔,浩齐特、苏尼特等兵,无所调用,在各自旗内的战略要地驻扎,严防新近逃难而来的喀尔喀流民骚乱。这说明除了土谢特汗的部众,其他的喀尔喀流民大多都在达里湖西侧的草原地区。
      噶尔丹率军长驱直入,落子在大兴安岭等“山墙”东侧,西拉木伦河河谷的出入口处,可以堵住清军主力的出口,将福全和科尔沁、东北满洲兵堵死在“山墙”之东。兴安岭“山墙”天堑,既能让准噶尔军不好进去,也让清军没法出来。准军寻找战机一举突入达里湖西部,驱逐那里的喀尔喀,最好能尽数俘获喀尔喀统治层,实在不行也可以一举斩杀土谢特汗兄弟,几年的恩怨,一了百了。
       自从土谢特汗逃入清朝之后,噶尔丹总是在和清朝就“清朝驱逐喀尔喀流民”,“清朝引渡土谢特汗兄弟”,“清朝和准噶尔共同建立喀尔喀缓冲国”,的问题上陷入被动,被清朝反反复复的花样百出的欺骗,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清朝总占据着和准噶尔谈判的主动权?
       首要原因是,准噶尔实力不济,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分离后,噶尔丹实力锐减,准噶尔汗国的真准噶尔人,男女老少最多不过15万,是靠3万雄兵,嫁接在中亚绿洲、河道农业、商业、手工业和准噶尔牧业基础上的汗国。噶尔丹的6000里路风与尘的东征,无法从上述地区吸取养分。失去了“根”,只能一站一站劫掠,补充后勤,蛙跳前行。1690年噶尔丹账下1万6千卫拉特子弟兵,加一些辅助兵,无论是在经济上和兵力上,和综合国力雄冠世界的清王朝完全不能比拟。
       其次,准噶尔在谈判中,总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是因为10万喀尔喀流民在清朝国境,在康熙手里,土谢特汗兄弟也在康熙境内,这点或许更为核心,如果当年1688年噶尔丹第一次东征不曾遇到内乱回军,一鼓作气斩杀或俘虏土谢特汗兄弟,那么噶尔丹有必要几年里反复和康熙谈引渡问题吗?有必要到康熙的地盘和主场去涉险“谈判”吗?
       乌尔会河之战后,噶尔丹观察清朝集结各路大军,作出了清朝可能无意就喀尔喀问题谈判的判断,于是率军挺近,落子于西拉木伦河河谷和达里湖之间。切割达里湖西侧的喀尔喀和大兴安岭“山墙”东的清军的联系。这是乌珠穆沁之战战局的局点。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4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3-18 10:30 编辑

第六章:清军进退维谷以及乌珠穆沁之战

       准军落子于西拉木伦河谷与达里湖之间,立即就打乱了清军全部的部署。
    农历717,福全向康熙奏报了准军的动向,11日准军到达音扎干河上游,12日准军到达高尔干河,13日进军几百里前往阿斯哈图石林,准军的进军目标应该是达里湖。达里湖距离阿斯哈图石林六天(直线距离120公里)的路程。清军福全部尾追不及,现在想由拜察河前往到正蓝旗抵御准军。要派人火速乘驿站,命令我牧地(达里湖西侧)蒙古部落和土谢特汗兄弟,驱赶牲畜牧群向内地移动。
     福全部为什么不直接出“山墙”,顺西拉木伦河合谷从巴林走出兴安岭“山墙”,直接去达里湖西侧的正蓝旗呢?因为福全怕直接出“山墙”,会被噶尔丹全歼。噶尔丹也是朝着西拉木伦河河谷方向行军,如果福全17日起出西拉木伦河谷,会直接遭遇噶尔丹。此时福全并没有和清军阿密达,东北兵团,常宁部,内蒙古诸蒙古部落会师,福全部是一支孤军,和噶尔丹全军对垒,福全怕被全歼。所以他要去达里湖西侧的正蓝旗支援土谢特汗所部,就要翻山越岭顺拜察河走。

     噶尔丹深入清朝腹地也较为谨慎,718日噶尔丹行军100里到熬布拉克(今沃布拉克河、沃布拉克高勒),720日,行军里50里,到布力图(今宝尔图高勒,宝尔图河)。
       历史哪有什么胸有成竹,多智近妖是穷酸文人的戏本子,或是已经开了天眼知道结局的史妓的马后炮。相反,如此尽力的远远的放出侦查游骑网,细细哨探,扎营必定要占据地利,进退有据。在两军接近的危险时候,在未知的领域小心翼翼的步步为营却更符合历史真实。
    噶尔丹的进军,第一个战果是吓跑了清朝康亲王杰淑率领的呼和浩特兵团,7月初17,清廷得知噶尔丹退却后,再度进军到和尔宏洪河(今高尔干河)的消息时候,紧急调集各路大军全部以福全所在的巴林集结。康熙命令在呼和浩特的康亲王杰淑率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兵团前去巴林。很快康熙得知噶尔丹通过使者所说的“就是将面临和你们十万清军对垒,何惧之有?”的回复,以及噶尔丹进军到阿斯哈图石林和西巴尔太(今巴尔汰河)的时候,719日康熙命令康亲王杰淑不必去巴林,让他回到呼和浩特,并加强了呼和浩特的防卫。
       按照噶尔丹的进军决心和进军速度,康亲王杰淑即使从呼和浩特赶过来,会被切割在达里湖以西,也根本无法和福全汇合,康亲王杰淑这支孤军,甚至会被噶尔丹一口吃掉,人头被收割,战马和辎重资敌给噶尔丹。噶尔丹也很可能向达里湖西侧的喀尔喀流民发动袭击,并且向西进攻呼和浩特地区。
       这是清朝误判了形式,以为噶尔丹在乌尔会河之战后潜逃,得知准军已经开始进军,急切的要集结大军,但准军前进的太快,康亲王呼和浩特兵团无法赶到和福全汇合,在毫无防备的达里湖西侧,还很有可能陷入被歼灭的境地,所以下令让他退回呼和浩特。但是在清朝以及后来的战史叙述中,这却成了清廷主动的预判,好像胜利在握,防止清军取得胜利后,噶尔丹往呼和浩特方向逃窜的似得。
    这里不得不佩服历代史妓们春秋笔法的功力深厚,记叙历史的时候,描述康亲王杰淑返回呼和浩特,说是备其(噶尔丹)西逃,用一个“逃”字,掩盖了清军此时预判形式的错误百出,指挥的混乱无章。历代的史妓,不是蠢就是坏,初级的史妓大多是因为蠢,比如很多的网络段子手,但老牌的史妓所谓的历史学家、教授叫驴,大多都是因为坏。他们可以用“备其西逃”的“逃”字,或者“备其西窜”的“窜”字,一个字的模糊,就能将这段时间清军的指挥混乱,涂抹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史妓的历史处处是这样的妙笔生花。
也是在719,康熙让康亲王率呼和浩特兵团退回到呼和浩特的同时,康熙让弟弟常宁率右翼清军从鞍匠屯、兴州一路出燕山到正蓝旗,和正准备去正蓝旗汇合的福全部左翼清军汇合,清廷预设的战场是正蓝旗,这是1690年康熙的第四套作战方案。

    然而准军进军到布力图(今包尔图高勒、包尔图河)的消息,又打乱了清军的部署。如果准军继续进军过克一奔,将在26或者27日遭遇清军。723日康熙急忙下令让已经在赶赴正蓝旗路上的清军右翼常宁部,转头向东到吐尔根河去和在那里的福全汇合。
噶尔丹却行军到弼劳口(达里湖和西拉木伦河谷之间)停顿了一下,为什么停顿一下,或许是为侦查西拉木伦河谷东侧的清军动向,侦查燕山里清军的动向,侦查达里湖西侧的情况。或许是为虚晃一下,作出要进入巴林的假象。
     噶尔丹这一停顿,让福全的清军左翼军十分困惑,福全向康熙汇报:“福全的清军左翼军原本准备去克一奔,可噶尔丹驻扎在弼劳口,(巴林空虚),福全的左翼军想回师,沿着拜察河回去抵御准军,又担心准军向弼劳口以西的达里湖西侧展开军事行动。噶尔丹狡诈多端,踪迹难定,我们清军大军迂回,猝难调遣,不如暂时驻扎在哈布塔海海塔哈,然后再(根据形势)定夺进军方向。
    清朝对乌珠穆沁之战的历史极为隐晦,记载十分模糊,在《圣武记》仅仅用了一句清朝常宁率右翼军遇准噶尔于乌珠穆沁,战复不利,收军”一句带过。或许是,康熙在乌尔会这之战后,判断准军已经北逃,居然还要组建追击兵团,后来指挥清军进军巴林却进退维谷,让常宁、福全去正蓝旗却让常宁成为孤军,导致常宁所率领的右翼军再次东逃,这都是康熙的一些列的战略失误,清朝的史官史妓们,为避尊者讳,所以多为隐晦。
      我们来复原一下乌珠穆沁之战的时间、地点和经过。
    在725日,清朝的常宁的右翼军成为一支孤军已经进入达里湖西侧的正蓝旗附近,尽管723日康熙对常宁部下达了,让常宁向东撤到吐尔根河和福全会师的命令。但是这个军令最少要走2天。也就是说,即使常宁接到这个命令,也最少是在25日。噶尔丹军在725日,已经到了达里湖、克一奔,兵锋已经压到常宁的右翼军。由于噶尔丹行军的落子和走位,让原本准备在正蓝旗和常宁汇合的福全的左翼军却进退维谷,驻扎在哈布塔海海塔哈。常宁军是一支孤军,在大草原上毫无阵地防御。
    历史上的乌珠穆沁之战的时间应该是在1690725日左右,在达里湖南的克一奔地区,克一奔在哪里?研究者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达里湖附近的克力更,《口北三厅志》说是克蚌河,也叫“克衣绷河”,今天正蓝旗的慧温河。笼统的来说就是在达里湖西南方向,噶尔丹的军队遭遇到清朝常宁率领的右翼军,以及锡林郭勒十旗还有土谢特部众、车臣汗部众。
    噶尔丹的进军目的很清楚,为追击土谢特汗,是否和常宁的右翼清军发生战斗,按照《圣武记》的记载的清军常宁部“战复不利”,应该有零星的战斗,但即使有也规模极小。或者是25日常宁已经接到康熙命令其东撤到吐尔根河的命令,或许是作为孤军的常宁无力抵御。在725日左右,在达里湖南侧,准军驱赶着如同羊群一样溃散的常宁军、喀尔喀、和锡林郭勒十旗的清朝所属蒙古部众。这群人逃入吐尔根河清军的燕山阵地,这里是进入北京的燕山山口,727清军在吐尔根河,掘壕筑垒,挖掘防御工事,而727日准军进入乌兰布通,。双方进入对峙。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54: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3-18 10:46 编辑

第七章:康熙返回北京



       农历6月初,康熙在得知准军从喀尔喀河进入乌珠穆沁的时候,曾紧锣密鼓的筹划着率领清军亲自出征的计划,但是在6月28日,康熙得知乌尔会河之战2万清军被全歼的消息后,康熙改变了原先亲征的计划,这或许是对清朝群臣的激烈反对的妥协,清朝派福全和皇长子代替康熙亲征。
      乌尔会河之战后准军退军到国界外,派出使者准备和清朝谈判。这一退军被康熙误解为准军已经潜逃,康熙再度决定亲自出塞外,整肃一下边境上由于准军的军事行动,导致土谢特汗、车臣汗等流民的紧张骚乱,顺便会猎一下蒙古诸王公,安抚北境。农历7月14康熙出发,出发三天,噶尔丹军在挺近达里湖的战报不停接踵而至,福全在巴林要去正蓝旗,常宁也被派去正蓝旗,康熙继续前进,如果燕山山脉的道路空虚,噶尔丹虚晃一下巴林或者达里湖,直奔燕山,康熙将成为第二个土木堡被俘去北狩的君王。
     那么清朝如果屯重兵在入燕山的道路上,预防康熙被俘,会导致福全和常宁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噶尔丹无论是进军到达里湖,还是从西拉木伦河谷进入东北平原,福全和常宁都会遭遇被动。康熙御驾亲征没有把握,自己犹豫不决,群臣也激烈反对。亲自前往距离战线更近一些,也会导致清军顾忌康熙的安全分兵保护,从而导致战场上兵力分散。此时康熙的第三套战略即“等清军各路军集结完毕,一起出击准噶尔”的战略,由于呼和浩特和东北兵团无法到达,而实际遭遇彻底的失败。康熙继续在燕山山脉中的市镇,会让常宁和福全的顾此失彼,这就是康熙遇到的难题。
      好在当时康熙中暑感冒了,但不知道是真的感冒了?或许吧!如果不是康熙合乎时宜的感冒的理由,皇帝贸然出京又回京的将成为似乎是胆怯的闹剧。事实上康熙的回京,导致了全国谣言蜂起,康熙被准军射中肩膀逃回京城的故事甚至通过福州、南京、宁波的商船传到日本。
      7月23,清军在燕山北麓的扼守进入燕山道路的吐尔根河建立防守基地,福全和常宁将在此地会军的时候,康熙决议回京,康熙将军中肥壮马匹,派发给随驾的清军前锋、护军、火器营官兵,派发这支康熙的随驾禁卫军到福全的战场,康熙压上了最后的力量后,回京。


      康熙的随驾禁卫军有多少,历史记载暧昧不清,农历6月24,清廷计划每个佐领派护军2名随驾出行,约1356人,八旗火器营1000人。这个护军由阿锡坦、纳秦,希禅统领,原计划等康熙起行后,派发到噶尔吗兵团,由阿密达统领。
      但随着后来一个月里的情况变化,清廷先是误判噶尔丹已经退军,后对噶尔丹的突进猝不及防,这支阿锡坦、纳秦兵团是去了阿密达处?还是随着常宁去了达里湖附近的正蓝旗?,或者是一直扈从着康熙?不得而知。康熙扈从的火器营是6月24组织的八旗火器营吗?也不得而知。扈从康熙的前锋军是什么时候组织的呢?清朝的前锋是当时清军最精锐的部队,每个满洲蒙古佐领里,最弓马纯熟骁勇无敌的2名武士组成,当时全部清军才有1356名前锋。噶尔吗、老满色军团带走200前锋,苏努兵团中有200前锋,朋春、拉达克兵团有400前锋。随驾康熙的前锋有多少呢?
      7月19日派发正蓝旗的常宁的右翼军人数不详,7月23日派发的康熙的随驾亲军的人数也不详。总之在乌兰布通大战之前,他们和福全的左翼军,兄弟三人的三支军队汇合在扼守燕山的吐尔根河。
      所谓的乌珠穆沁之战,实际应该叫做达里湖之战,噶尔丹一路狂飙突进,目的是分割兴安岭东的清军和达里湖西侧的土谢特、车臣汗流民,最好能直接击杀或者俘虏土谢特汗兄弟。如果没有能实现千里突袭斩首,噶尔丹也要让清廷尽快实施清朝反复许诺过的三个方案,或者引渡土谢特汗兄弟,或者派遣出全部喀尔喀,或者清准共同组建缓冲国,不再拖延。
       乌珠穆沁之的战果是:噶尔丹的进军导致正在开拔的呼和浩特兵团返回呼和哈特,东北兵团因为福全离开原先的集结地点巴林,无法和福全的主力会师,在决战之日,准噶尔军将少对垒杰淑率领的呼和哈特兵团和科尔沁、沈阳、吉林的东部军。另外的战果就是康熙回京。
     康熙回北京除了他宣称的感冒的原因之外,可曾担心被噶尔丹抓去北狩?福全在去巴林和达里湖之间左顾右盼的时候,可曾担心过在燕山里150公里外的皇上,福全的行军落子受了多大程度影响?清准双方最后的决战会在乌兰布通,清军固守吐尔根河,有多少原因是在燕山里的皇上?这些历史无法坐实,全凭猜测。

第八章:大战前清准双方的军力
16907月末,清军各部集结在扼守燕山要道的吐尔根河。
第一:清军右翼常宁部多少人?人数不详,该部在725日左右在达里湖附近遭遇准军,在准军的压迫和康熙的命令下,进入吐尔根河清军阵地。
第二:康熙随驾的禁卫军人数不详。这部分清军在723日从承德附近的滦河镇出发到150公里外的福全建立的吐尔根河阵地。
第三:福全部是清军主力,其中有噶尔吗、老满色兵团,正身官兵约1154人。苏努兵团正身官兵约1756人。朋春、拉达克兵团正身官兵约6000人。阿锡坦、纳秦兵团正身官兵约1356人。阿密达军团约1500人。八旗火器营正身官兵1000人。直隶兵屯驻遵化兵1000。宣府兵1600人,天津镇标兵1000,阿南达的200汉军。这部分驻京八旗兵大约有一万六千正身官兵,至少一倍的私属扈从,全部有应该在32000人左右。1688年清朝索额图等出使俄罗斯也是精骑万余,私从万余。乌兰布通之战战场距离北京极近,出征官员极多,扈从至少在一倍以上。私属、扈从、家人的多寡要看部落是否有钱,战场远近,从军人员官职大小。传教士张诚记载16913月的一次行军,清军八千到一万的正兵,带着的马夫和仆役居然有四五万人。张诚说清朝用得着的时候马夫和仆役也会当士兵使用
《咱雅班第传》中说福全和皇长子的军队是4万人,但无法从这条史料判断,这4万人是特指福全部?还是全部清军的满洲正兵,还是全部的参战清方面的人数。
第四:内蒙古蒙古部落中,额黑讷率领的10000多人,是由鄂尔多斯1500,呼和浩特500,四子王旗和达茂旗的达尔罕部1000,以及喀尔喀的3000人,共6000正身官兵和4000多 扈从组成的。清朝在《亲征侵占朔漠方略》中只记载了其中的正身官兵6000人。但马思喀在伊黑噶扎尔见到的是额黑讷率领10000多人,因粮尽受困,阿南达等于是上奏,但在清朝文献中,却不见其粮尽的记载。后额黑讷部选3000正兵沿克鲁伦河南区汇合阿尔尼军,其余走的是什么路线不见记载。
阿南达率领的察哈尔600兵,另外巴林400,翁牛特400,喀喇沁900,土默特运粮兵200。察哈尔防马场兵800。阿巴亥纳尔有4000军队,曾在3月组建,不知是否参与了阿尔尼率领的清军,折损在乌尔会河。这部分正身官兵共13200人。包括私属扈从26400.
第四:东蒙古的敖汉、奈曼东土默特等旗的3000官兵,在619日组建,先开始准备派发到达里湖,后让他们去科尔沁达尔罕亲王班迪军前集结。717日他们依旧没有到达,康熙命令,没有到达集结点的沈阳、吉林、敖汉旗、奈曼旗等四旗帜的官兵,不必再去班迪处集结,康熙令他们去巴林和福全会师。在七月末,这支军队应该到达了燕山山口的吐尔根河。包括私属扈从应该在5000左右。。
第五:我们认为一部分沈阳、吉林的东北满洲军到达了吐尔根河,717日沈阳、敖汉等四旗兵依旧没有到达科尔沁班第的集结地。康熙命令没有到达的这些官兵不必去科尔沁班迪处,命令他们去和福全汇合。
79日康熙令阿南达、马斯等带着他们的16门火炮去支援科尔沁、沈阳、吉林、和东北军会师。阿南达和马斯哈应该是在715日动身,他们一路行军385公里,又迂回在723日在吐尔根河和福全会师。
721日康熙命令已经在布尔嘎斯泰河科尔沁军汇合的费扬古,和参加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的都统班达尔汗,不必和科尔沁军一起来,让他们速到福全处。
应该有一小部分东北满洲军到达了吐尔根河。但沈阳军的绰克图,和吉林军的萨布素都在科尔沁,东北满洲兵的主力在东北军中是肯定的。如果非要估算一个数字,估算为2000比较合适。算私属扈从应该在4000左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古语翻译事务所 ( 蒙ICP备11002213号-2  

GMT+8, 2025-1-28 23:39 , Processed in 0.0639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