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21-3-18 09:21 编辑
第四章:清军的两翼攻击
清军的左翼由苏努统领,右翼由参与过雅克萨之战的朋春统领,清军的左右翼是什么时候参与到进攻中的?不得而知! 朋春统领的右翼骑兵,曾经猛烈突击,冲进了福全岭南的暗泽草原,陷于泥泞,不得不率军返回到原先列阵的地方。这个冲入暗泽草原,然后再从泥泞中出来退回原处的过程1个小时就能完成,最多两个小时,由此可以推断朋春统领的右翼应该在掌灯时分前一个小时左右参与的进攻。乌兰布通当天18点42开始日落,19点30昏夜掌灯,19点50夜幕。 苏努统领的左翼应该也是在下午6点左右参与进攻的。因为舒展左右翼协同进攻一般来说是惯例。清军的左翼也大致是在下午6点左右发动的攻击。 乌兰布通战场地形上,南方是暗泽草原,这片草原既然能够泥泞,说明1690年乌兰布通大战前雨水丰沛。无论是萨里克小河还是暗泽草原都不利于清军展开进攻。但是战场的北方地势却比较高,土质也是沙土为主,土壤含水率底。清军的正面前队和次队等的进攻,也会让准军兵力趋向于噶尔丹沙堤的中部集中,噶尔丹沙堤的南北两端是薄弱环节,但南端的前部有暗泽草原的保护。
这样在清军的左翼进攻的比较顺利,绕过今天的将军湖北,苏努率左翼军突进到噶尔丹阵线附近。火器营猛烈的轰击,将堵在这里的驼载阵地轰击出一个缺口。也就是马斯哈所说的“驼毙于火,颓且仆,阵断为二”,清朝左翼军一度冲入准军阵线 但在北京的传教士白晋说:“康熙皇帝知道清朝的军队蒙受巨大的损失,而未能将准噶尔军彻底击溃。是因为准噶尔人仗着良好的排枪的强大火力,迫使康熙皇帝的骑兵退出战线”这个所谓的“良好的排枪的强大火力”打退清军骑兵的战术,是用在了清朝的主力中路还是在左翼?或许两个战线都有所体现。 准军的反冲锋极为猛烈,打退了清军左翼骑兵的进攻,反推到清军左翼火器营附近。准军猛烈的射击打死了左翼火器营的佟国纲。传教士张诚说佟国纲是要撤下火炮时候,为准军滑膛枪所射杀。这是康熙的亲舅舅,也是火器营的指挥。左翼火器营营总叫韩大任,以前是吴三桂的炮兵军官,他看见佟国纲被打死后,他说:“在战场上丢失自己的主帅(遗弃主帅的或者主帅的尸体,不抢回)是兵家大罪,我以前是吴三桂谋反集团分子,承蒙不死,怎么能遭受这必死的罪行,再面对狱吏?”韩大任冲入敌阵,四处砍杀,也被准军打死。 佟国纲的尸体应该是被抢了回来,传教士张诚曾目睹过那丝绸包裹的一匣骨灰。清军应援队中佟国维在佟国纲战死后也参与了左翼的战斗,兄弟两以这样的方式,诀别于战场。 前锋参领格斯泰在佟国纲中枪后左右冲击,几次冲进冲出,一度冲击到河岸,战马陷于淤泥。准军的密集的涌上来,一阵齐射,格斯泰被射死在淤泥里。格斯泰陷于河泥的时候,准军正“麕集”而来,这次准军的反冲锋,导致清军9名将佐阵亡。 俄罗斯,人记载:“噶尔丹追击了土谢特汗和哲布尊丹巴六周,一直追到尚达海河(萨里克河)附近才追上,在这里和数百门大炮和无数小型火器的十万清军进行了战斗,战后,这支清军带着土谢特汗和哲布尊丹巴在夜间撇下几门炮,撤走了”。 清军“撇”下来被准军缴获的几门火炮的细节,在《张诚日记》里也有反映。张诚记载:乌兰布通之战后,康熙逮将军中掌管炮兵的将士尽皆拘禁,因为“他们在临阵之时,遗弃了最巨大的炮铳”。在清军参战的几百门火炮中,最巨大的火炮是哪一种?在清朝零散的记载中,只有子母炮、铁心铜炮、行营信炮的只言片语。无法得知乌兰布通之战中清军被缴获的火炮的型号。 康熙也说过乌兰布通之战炮太重,他肯定不是嫌弃清军火器威力太大,那么他是嫌弃行军时重炮拖慢了整体行军速度?还是嫌重炮进攻时陷于淤泥河沙?还是嫌撤下来时重炮难以机动,不方便与其他骑兵、步兵协同? 清军朋春的右翼陷于暗泽草原没有参与战斗,中路主力和左翼参与了战斗,那么清军被缴获的几门巨炮,是中路主力丢失的?还是左翼佟国纲、韩大任、格斯泰等丢失的? 或许是中路进攻不成反而让巨炮陷于前线,为抢回巨炮,发动左右翼钳型攻势,结果巨炮还是没有抢回,右翼陷于暗泽草原,左翼曾冲入准军阵地,被准军打退,准军还阵斩格斯泰、韩大任、佟国纲等九位将领。 但更大的可能是这几门巨炮是隶属于左翼火器营,他们打破了驼城,清军骑兵冲入准军阵地,但被准军密集的反冲锋打退,格斯泰、韩大任、佟国纲被阵斩,清军抢回佟国纲尸体,但遗失了几门巨炮。
从三藩之战时,康熙强令传教士南怀仁主导清军野战火炮的轻型化,乌兰布通之战,康熙嫌(复杂地形下)火炮太重,在此后几十年里,清军的和准噶尔的缠斗中,清朝逐渐变革的方向是火炮的轻型化和提高火器的普及率,雍正甚至雄心勃勃要在清北路军配备1000门轻型火炮,最高火器普及率到70%的尝试。这是题外话,不做铺展。 格斯泰的阵亡地在哪里?根据记载,格斯泰是战马陷于小河淤泥,准军密集的涌上来,把他射杀在河里。通过田野考察可知,清军左翼从北侧地势较高的地方卷入的话,会有两条小河,一条是萨里克河,噶尔丹沙堤据此险要,另一条是更小的营地河,营地后后面是准军扎营处。格斯泰是阵亡在萨里克河还是营地河?这涉及到清军左翼最远冲击到了哪里的问题。通过考证史料无法确定格斯泰的阵亡地,两小河间隔500米,或许格斯泰为保护佟国纲死在萨里克河,也有可能格斯泰曾冲击到营地河。 清军左翼曾利用猛烈的炮火,突破萨里克河的准军驼载阵地的防御,一度冲入这个阵地是真实的,但他们很快就被准军密集聚集的火枪打退,准军阵斩了格斯泰、韩大任、佟国纲等这也是事实,甚至左翼清军还可能丢失了几门清军参战序列中最巨大的火炮。 噶尔丹在山顶,在这个黄昏,就看着这一切。西天残阳如血,遍地断刀折戟。
入夜时分(19点50),清军丢下这几门炮,带着土谢特汗和哲布尊丹巴撤退了。退到了15到20公里外的吐尔根河清军阵地。清军的指挥们在乌兰布通之夜的撤退,是冒着被康熙杀头的危险下撤军的。清军在这个入夜时分,内大臣阿密达曾说:“康熙皇帝必定不会因为撤军的缘故而杀我们”而主张撤军。,可以说在入夜的时候,福全等指挥官们,是冒着被清军军事法庭处决的可能撤军的。 康熙几次提到,在乌兰布通之战中清军“进退之际,海螺未鸣”,清军“排列太密,为准噶尔乱枪所中,且进退不鸣笳”,这是康熙在指责,清军没有指挥军队进退的信息系统呢?还是说福全没有下达撤军的海螺号角声,就自己回去大营吃晚饭去了?还是说清军的某些部分,在没有得到撤军命令的时候就被打退了? 清军的撤军按照福全战报的说法是因为他考虑到,“昏夜地险”。后来福全在被清军军事法庭审讯的时候再次说“他一遇到准噶尔人指挥力战,当时准军据守在沼泽泥淖的后面,地势对准军有力,因此他未敢轻使让清军涉险受厄,虽然如此但是清军还是取了胜”。 那么事实真的如同福全所说的虽然如此他还是取了胜吗?仅仅是因为清军左翼曾突入准军阵地就可宣称胜利吗? 1690年八月初一的战斗,噶尔丹是毫无疑问的胜者。他利用地形和出色的指挥,以少胜多,打退了四五倍于自己的清军,大量击杀清军,阵斩多名清军将领,缴获几门清军巨炮,迫使清军退到15到20公里外的燕山扼守进入北京道路的吐尔根河阵地。这不是福全赢了,也不是清军的惨胜,更不是双方的平手,这是噶尔丹彻底的胜利。1690年,噶尔丹在乌尔会河之战,乌珠穆沁之战,乌兰布通之战中三战三捷。 入夜,初一的夜晚星河如瀑,硝烟散尽后虫鸣于野,未死的伤兵或许会哀嚎几声,无名的野花在绽放和枯萎,那些战死的士兵的魂灵,在萤火虫开始摇曳飞舞的时候,缓缓的升腾到他们阿尔泰山和白山黑水的故乡。 据说修罗们会身着锦衣,在壮美之地战斗,看看1690年这一路,克鲁伦河、呼伦贝尔。阿尔山、乌尔会河、阿斯哈图、达里湖、乌兰布通、吐尔根河,修罗们在壮美如画中行军和战斗,在壮美夕阳中胜利和寂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