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蒙古语翻译事务所_蒙文翻译,蒙语翻译,新蒙文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0477

北元和戚继光,李成梁全战史(草稿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隆庆四年战役

     隆庆四年九月,1570年,阿勒坦汗的儿子僧格(明史称辛爱、黄台吉)从锦州大胜堡进犯锦州,辽东总兵王治道从山海关救援,在齐家山被伏击,王治道、郎得功战死。

     王治道的战死,李成梁接任辽东总兵。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24 编辑

     盘山驿之战和卓山之战

    隆庆五年三月,隆庆议和,明朝和蒙古右翼媾和互市。也就是说,就在李成梁接任王治道的辽东总兵的时候,发生了隆庆议和。势力最大,最能打的蒙古右翼偃旗息鼓。在东部,最强的阿勒坦汗的儿子,东土默特的黄台吉(辛爱),哈喇慎,永绍布都偃旗息鼓。

    李成梁的主要敌人,就剩下弱小的内喀尔喀五部落和察哈尔。

    隆庆五年发生的战役是五月盘山驿之战和十二月卓山之战。盘山驿之战和卓山之战是大多数学者,乃至民间爱好者最容易混淆的。盘山驿之战是北元蒙古左翼和明朝的战斗。卓山之战是李成梁杀伐女真建州左卫的战斗。只是明朝记载这两次战斗的时候采取了春秋笔法,混淆了大多数学者和2B的脑子。

     隆庆5年北元军进攻盘山驿在盘山驿一代劫掠,所谓李成梁阻止了北元左翼军的进攻,这是掩败为胜的说法。盘山驿之战,明军失利。
    明军转手在女真身上找弥补,杀了女真588人,将这两个战役综合到一起去写,竟然造成一种错觉,这一年的战事是记载的最春秋笔法的,最含糊的。
     隆庆三年。隆庆五年,李成梁主动攻打建州女真。建州女真的八家寨、苇子谷首领汪住、内英哥等从阳明台进犯,诸将军赵完从辽阳出发,郭承恩从虎皮驿出发,安敖从奉集出发,裴承祖从鲍屯出发,柯万从平虏堡出发,抚臣张学颜、大帅李成梁聚兵在壁清河堡。大军到卓山,杀建州女真斩宁公提,砲儿大等588人。建州女真被再次重创。

     放到大历史的背景下,
     隆庆三年,几千北元左翼进攻丁字泊,官军抵御无功。转手杀建州张百失,爱失哈
     隆庆5年,明军在卓山杀建州女真汪住,内英哥588人。

    蒙古深入盘山驿抄掠。明朝宣城获得胜利。其实盘山驿蒙古深入名境内杀掠饱载而回。明朝是无法宣布自己胜利的。但是明朝需要一个大捷,来呼应明朝的“西怀东制”,政治上的需要。于是盘山驿之战和卓山之战就被混淆在一起记载。

      明朝再度重创建州女真。这就是所谓的辽左大捷,明朝那些政治家的决策。明朝和阿勒坦汗媾和压力极大,阿勒坦汗多次杀入明境,占据青海,河套,兵围北京。这样的不共戴天的仇人媾和或者说交保护费,明朝的压力极大。那些主持政局的政治家也顶着极大压力。他们需要胜利来缓解压力,于是辽左大捷的胜利就来了。
    卓山之战的性质:
    卓山之战,女真人真的入寇了吗?没有!
   明史里记载的是聚集6000精兵“欲入寇”“将入寇”。

    但实际上该战,女真并没有入寇,李成梁以阵亡8人的代价,杀死女真588人。稍微熟悉战史的,看这个数字就大概能判断这是怎么回事,很有可能是李成梁偷袭了人家的村寨。甚至有可能是杀良冒记。高拱、张居正等等制定的“西怀东制”“树德于西,耀威于东”。实际上李成梁没有能力对弱小的蒙古左翼“耀威”。军事上的困局无法打破的时候。李成梁会杀自己的属夷,杀投奔明朝的人,杀明朝的汉人,杀蒙古的板升汉人,割掉阵亡的明军将士的首级。卓山之战,高拱高兴的说“不惟近而土蛮见之寒心,亦远而俺达闻之丧胆”。自欺欺人。
   注释:该战在明朝典籍中,一战多记,时间含糊,混合记载,2B们要加以甄别啊。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25 编辑

李成梁战史第二阶段。隆庆议和到万历十年


    李成梁的第二阶段的军功可谓煌煌赫赫
    这有两个大背景,
    第一:明朝和强大的蒙古右翼媾和互市。西怀东制的政策让李成梁面对的是弱小的内喀尔喀五部和察哈尔。
    第二:从万历元年到万历10年。是张居正时代,万历皇帝还小,张居正辅政。官僚集团能给予李成梁支持或者庇护。即使李成梁在军事上遇到困局。掩败为功,杀良冒记。也能得到庇护。要求在辽东取得战绩,是明朝整个统治高层的决策。即使遇到军事上的困局,辽东也必须显出捷报频频的事态。
    从记载上,历史文献呈现出精彩的春秋笔法,最为模糊,也是最混乱的时代。人名混乱这个时期蒙古有11个黄台吉,有十几个岱青,明史一人多传,张冠李戴比较多,这段历史明史动则记载蒙古人20万入寇,30万入寇,都是虚报。全蒙古时期成吉思汗鼎盛时期蒙古才12万9千兵力。此时内喀尔喀的几个小部落,或者察哈尔动不动就30万人入寇,好像李成梁几千人打的30万退却,斩获很多。都是记载上的模糊,还有就是将女真和蒙古的战事混合起来记载,造成一种整体上胜利的错觉。导致明代就有很多学人弄错了,今天的学者、教授、研究院、院士错误比比皆是。
    纠正这些错误必须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26 编辑

隆庆六年
    三月清河堡之战和十一月辽河之战长胜堡之战
    隆庆六年二月-三月,速把亥和岱青攻打长胜堡。和明将范芝战斗。所谓明军抵御了入侵,也是推脱之词。但是明朝再度用了混淆东西的春秋笔法,记载了“寻犯清河堡”,好像他们是一伙人似得,省略了主语。

   在长胜堡战斗的是蒙古的速把亥,而在清河堡战斗的是女真的佟锁。
   明朝在长胜堡无斩获,甚至可能都没战斗。而转手在东边,却杀了女真的佟锁151--165人。辽东女真首领把其三,忙子逃亡到王台领地,被王台杀害

    李成梁连续打击苇子谷一代的女真人。张摆失,艾失哈。内英哥,宁公提,砲尔大,汪柱,佟锁。。。。。目的是为什么?
    首要目的,我认为是为吞并女真的六奠地区。因为隆庆六年后的第二年,李成梁就开始吞并女真的六奠。

   其次,明朝记载的这种混合东西的笔法,导致很多学者,教授,研究院,叫驴。。将女真的张摆失,艾失哈,内英哥,宁公提,汪柱,佟锁等等当成蒙古的察哈尔人。很多专著,论文都出现比比皆是的错误。原因是当年的史料模糊。战报上明朝辽东边将就模糊造成整体胜利的错觉。朝廷内阁需要捷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万历皇帝还小。此后编写《实录》。《万历武功录》等等文献,为宣扬武功也就延续模糊。导致当今学者糊里糊涂。

   隆庆六年11月蒙古的土蛮部落有500--600在旧辽阳北河。李成梁在镇远堡镇守,夜间发兵,黎明接敌。称斩杀20度首级。该战记载模糊,恢复难度较大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元年  
  


    铁岭镇西堡,雕背山之战57首级
    宁前之战:明方损失不详,
    朵颜乌鲁斯之战,明朝斩获7首级,明方受损不详

   首先要说明一下,关于这些战役的时间,明朝依据不同材料,不同记载记载的时间也比较模糊,导致一战多记,两战混一,张冠李戴的情况时常出现。

   首先是万历元年正月,速把亥等出现在边境,李成梁从曾迟堡,平定堡,镇西堡,彭家湾堡出发战斗,在雕背山斩获57首级。
   宁前之战,是明朝失利,明朝记载模糊,:宁前失事疏,言虏众兵寡,各官罪虽难掩,情由可矜。张学颜先事预防,李成梁临时疾应,使万余虏骑不能大逞,一带城堡赖以保全。请量加赏赉”尽管宁前之战明军失利,张学颜,李成梁还是被赏了银子。

   寺儿山台战役,明朝记载的是兀鲁斯汗3000--4000兵从寺儿山台拆墙进入抄掠。实图大逞,李成梁帅兵堵截。虏退到荒旱的地方,明军斩首7首级。该战实际也是明军失利。被突入边境抄掠而归,说什么堵截之功。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31 编辑

         万历2年
       明史没有记载李成梁重大胜利战役,
     但是熊廷弼曾说过万历2年,开原,铁岭,汎河,懿路曾受到重创。
     熊廷弼说万历2年,辽沈北部受到重创,
     从地理上说,丁字泊,宋家泊一代,沼泽较多,防守不容易,李成梁的胜利史没有记载他的失利,但熊廷弼说了万历二年的事情。
        但是万历2年,依旧是李成梁胜利的一年,李成梁在建州女真身上,再度收获巨大的胜利。万历元年,李成梁侵占建州女真六奠地区,万历2年李成梁又杀了王杲。建州女真再度李成梁打击,

      建州右卫的王杲,明史记载不是个安分的主。记载也多矛盾。但是在王杲活着的时代,明朝是不听的侵占女真土地的时代,说王杲多不安分,也许也有王杲的难处。毕竟历史是明朝人写的。很多事情冲突不明。

    隆庆6年抚顺守备贾汝翼在关市上殴打侮辱前来贸易的女真首领,用强迫的价格收购人家的东西。王杲召集部署进行了报复。后来明朝罢免了贾汝翼,王杲归还了掠夺明朝的250人和牲畜、这点说明了王杲的性格。还有就是明朝收留和王杲方面的“逃人”王杲扣关索要。明朝不给,王杲就再度报复,也要捕获一些明朝的人。结果明朝闭关。万历元年,李成梁侵占女真六奠地区,王杲和来力红杀明将裴成祖,刘承奕,掠明军士200多人。万历2年10月,李成梁率军到古勒寨,火攻王杲,斩杀1100人。毁掉营寨。王杲逃到王台那里,被哈达女真首领王台俘获。送到北京杀了。这样李成梁又升官了。

     性格刚烈的王杲被杀,很快对明朝最忠顺的建州女真王兀堂也会被杀。
该战少年努尔哈赤被俘,目睹姥爷被灭。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32 编辑

万历三年
           辽东 长勇堡之战
          平虏堡,沈阳之战(冰河之战


    万历三年春天,蒙古进犯长勇堡,明史记载12首级“击败之”。明朝伤亡不详。蒙军既然能突入,在边境上一定会造成伤亡。该战胜负不细说,

    万里三年冬天,内喀尔喀的几个部落,炒花,黑石炭,黄台吉,卜言台周,易二登,暖兔等从平虏堡南静九台往南侵略,然后转战沈阳,李成梁和他们战斗,在他们退军过河的时候,河冰破裂,很多人掉进河里。戴着盔甲也上不了河淹死了。

   《全边纪略》说该战是万历元年。斩杀207首级。没记载明军伤亡
   《实录》记载是万历三年冬天。斩首11颗加196颗,共207颗。没记载明军伤亡。
   《万历武功录》记载是三月,斩首207首级。明军阵亡262人,伤345人。
   《明史》<李成梁传>均不记载细节。

    之所以记载混乱,是因为各自编写的时候依据不同的材料,隐没各自的东西。而且该战是因为冰河破裂导致大量伤亡,究竟是阵前斩获还是战后从河里打捞尸体割头。勘验首级哪些算溺死,哪些算战死,在当时就很模糊。在时间上,《全边纪略》成书很晚,作者也缺乏一手资料。该战应该在万历三年。河冰能破裂,那么到底是在冬季还是在三月?
   
   该战明军获得首级207颗,阵亡明军262人。这次冰河之战,历史记载很模糊。所报伤亡也比较混乱。时间日期也多有错乱。《武功录》说淹死5000--6000,射伤2000人。都属于夸张。该地区河流冬季水位都不怎么深,而且如果淹死5000---6000蒙古左翼基本就完蛋了。基本上可以断定为夸张的叙述。甚至李成梁所谓斩获的207人头,可能也是从河里捞的尸体。这是当时的风气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33 编辑

    万历三年李成梁,张学颜谎报军情被批评,以及明史混乱的原因
     万历三年5月,李成梁奏报土蛮部20万人来犯,已经到了大凌河,要朝廷赶紧派兵派粮。
     这个消息,在朝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至于张居正等老江湖,自然知道只是辽东军虚报重大军情。但是万历皇帝还小。蒙古最鼎盛的时期才12万9千兵,就横行欧亚了。准噶尔2万兵就雄踞中亚和康熙问鼎中原。20万兵那时多大的阵仗啊?万历皇帝得知后,震动不以,反复问边情如何了?张居正一方面解释说,最近下雨,蒙军弓马受雨,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五天后,小万历再问:“朕心日夕悬虑”。张居正立刻派吴兑,戚继光等查实,结果是是李成梁纯属虚构。张居正对万历说:“这是边将一贯做法,自抬身价,胜了报功,败了情有可原”。谎报军情的好处既能要兵,要粮,要钱。如果胜利是战胜20万蒙古军,如果败了,敌人有20万,李成梁也尽力了。李成梁,张学颜的谎报军情,被斥责,朝廷说:“别你妈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张学颜还被弹劾:“属夷虚张声势想挟赏,你们就以讹传讹的冒领军功,一说陆战就是虏尘不断绵亘百里。说火攻就是烟焰弊空烧毁数千,说水战就是犁沉贼船溺死万记,都是套话”
    但是辽东军的谎报军情、杀良冒记、掩败为功的习气改了吗?没有!这就导致历史研究的很大混乱,在以后的明史记载中20万,30万,15万屡屡出现。一个小部落都能拉出30万军队来。历史记载的模糊反应的是政治上的腐败,小时候恨透了明朝的太监,后来还挺欣赏东厂、西厂。锦衣卫的秘密监督。总之,历史研究的混乱,首先是从谎报军情开始的。以后的学者以讹传讹就不足为奇了。甚至:阎崇年讲李成梁的时候,都不加以甄别材料。不知道怎么当上学者的。这么多年没好好学习吧?
  而且,李成梁面对的是弱小的蒙古左翼和内喀尔喀。左翼蒙古出征的时候也会打着右翼的旗号,或者假借右翼首领名号,辽东军为邀功冒赏,也就夸大其词的上报明朝朝廷,被写在历史。这段历史极为混乱。张冠李戴,虚报军功,掩败为胜。记叙模糊。根子在于辽东军的腐败。万历皇帝岁数小,张居正等阁臣要求辽东要“耀威于东”。当军事上的困局无法打破时。也只能靠吹牛来制造“耀威于东”的假象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四年
    明史《实录《记载了李成梁的大清堡之战,李成梁出边斩获61个首级。《全边纪略》记载该战斩获52首级。明军伤亡没有记载。
    明史没有记载别的,但是熊廷弼说万历四年开原,铁岭,汎河,懿路,宁前第二次受到重创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五年
    5月河东之战
    万历五年的记录,极为简略,看上去好像依旧是李成梁胜利的一年。“五年五月,土蛮复入,联营河东,而遣零骑西掠,成梁掩其巢,得利而还”
   《实录》里记载也赏了一些银币。

    万历五年的战役,没有清晰的记录,但是熊廷弼说,在万历五年,锦义右屯广宁 、辽海以西南受创。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39 编辑

万历六年的战役,更加混乱。
首先说劈山之战(劈山之战和后来的长定堡大捷,是同一次杀良冒功的不同记载)

    明朝记载喀喇沁部落的哈不慎,,青巴都儿,莽古歹,兀良哈部落的长昂,大会土蛮。分犯宁前,于是土蛮驰劈山。李成梁破之。
    第一,首先原始材料就出现了错误,哈喇沁的哈不慎没有参与这些行动。
    第二:劈山在哪里?如果是在开原,辽阳之间,那是在明朝境内,李成梁出塞200里到了劈山不是胡扯吗?《万历武功录》说李成梁出边200里在劈山杀了阿丑哈等470人。
    第三:阿丑哈是谁?在明朝混乱的记录中阿丑哈被杀了两次。
    阿丑哈是明朝的属夷。原来明朝朵颜三卫属于明朝的蒙古人,后被察哈尔吞并。因为盗窃察哈尔的牲畜,被发觉,他们担心被察哈尔报复,在万历六年3月14日带着整个部落,牛羊牲畜,帐篷来投奔明朝。3月17日明将陶承喾假意犒赏他们,趁其不备将他们全部杀害,冒充战功。辽东军杀了470多名前来投奔明军的人。这是著名的杀良冒记。
    问题是《万历武功录》里,李成梁在劈山竟然把在长定堡出现的阿丑哈给杀了,李成梁在正月把三月出现的人杀了。我说的这么科幻,你糊涂了没有?2B学者都糊涂了,别说是你。
    劈山之战《万历武功录》记载的就很科幻了,出现了穿越现象。
    《实录》里说出境二百余里,直抵虏营,击贼死伤不下万余,在阵斩获首级四百三十五颗,内有名酋首五名,夺获马驼营帐夷器等件不啻数万奏今次边功出塞
    《全边记略》更是将时间也弄错了,说是万历五年的事情,而且阿丑哈死在万历五年。将劈山之战写到万历六年10月。
     第四,如果是掠夺宁前,那么土蛮跑到劈山干什么?
     第五,李成梁吹嘘对手死伤不下万余,自己却阵亡了一个简直逆天,按照明朝时期明代《译语》记载,五个明军在训练得当的时候,才能抵挡一个蒙军。训练不得当五个都抵挡不了一个。如何突然逆天?
   
     劈山之战的真相,是李成梁遇到连年的失利,一次大规模的杀良冒记行为。
     这就是为什么杀敌470,自己只阵亡一人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记载劈山一会在境内,一会在境外的原因。甚至正月里的劈山之战和三月的长定堡杀良冒功之间就有着扯不清的关系。至于这次杀良冒记,杀得是女真,还是蒙古,还是汉人。就不得而知

     山之战是否是杀良冒记,捏造出来的呢?
    疑点,和谁交战?怎么会死在3月的阿丑哈在正月死了一次?
    疑点:劈山《万历武功录》说是在开原、辽阳之间,在明朝境内。怎么又出现丁字泊200里的范围内?
    疑点:《译语》说五个明军在训练得当的情况下可抵挡一个北元兵。熊廷弼说:“间与小虏千百骑战,屡屡亡至二三百人”。看前面李成       梁冰河之战斩首206,阵亡262人。这次李成梁尽阵亡一人,如何斩杀470人?
    到底杀得是谁?
    其实正月的劈山之战,就是3月的“长定堡大捷”一次杀良冒功,在后来的记叙中炮制出2个大捷。
    在记叙上,有些记叙是从正月的丁字泊开始记叙,记叙到杀了阿丑哈等470人投奔明朝。有些记载直接弹劾3月的陶承喾杀害投奔明朝的阿丑哈等470人。
    这样有些人用第一种材料,炮制出了“劈山大捷”有人用第二种材料,炮制出“长定堡大捷”这就是真相。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杀良冒功的“长定堡大捷”的真相
   万历六年三月

    李成梁所谓的战功,明代熊廷弼说李成梁北边被打,东边找补。虚报战功,隐瞒失败。冯锦隆说他“成梁屡次奏擒斩首级,多系捏报。贿升世爵。宜行议夺”
在明朝辽东和京畿,生活着原来的朵颜三卫。曾经是明朝藩属,也先之后三卫被也先征服,此后逐渐被瓜分。明朝坐视了三卫的灭亡。

   但是在明朝边境还有很多心向明朝的部落。阿丑哈就是其中一个,他是是明朝的属夷。原来明朝朵颜三卫属于明朝的蒙古人,后被察哈尔吞并。因为盗窃察哈尔的牲畜,被发觉,他们担心被察哈尔报复,在万历六年3月14日带着整个部落,牛羊牲畜,帐篷来投奔明朝。3月17日明将陶承喾假意犒赏他们,趁其不备将他们全部杀害,冒充战功。辽东军杀了470多名前来投奔明军的人。这是著名的杀良冒记。
   李成梁向朝廷奏报“长定堡大捷”。感动的万历皇帝沐浴焚香,告谢郊庙。李成梁一干人等升官加爵,大受奖赏。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所谓的“长定堡大捷”的真相败露。如果是来劫掠,为什么带着大量牛羊马匹牲畜而来?如果是来劫掠,为什么被杀470个人明军几乎没有伤亡?当时很多人都弹劾此件事情。但是朝中人还是压下此事。朝中上下对“长定堡大捷”的杀良冒功,不以为然。反正是蛮夷死了就死了。朝廷需要胜利来证明“西怀东制”的伟大光荣正确。朝廷需要胜利来装饰出一个大国的模样。


   而且在当时,张居正不在,万历皇帝被蒙蔽,郊庙也谢了,祖宗也感谢了,赏也发了,官爵也给了。万历皇帝15岁,刚主持工作就被骗了。所做的就被张居正否定了,那还了得。这个著名的杀良冒功就没有彻底翻案。很多明代记录依旧将这个公开的杀良冒功当做李成梁的战绩,感动的豪气满满的。

杀良冒功的行为,导致明朝和敌人之间没有第三种力量,所有人都放弃投奔明朝的幻想,明朝是所有蒙古、女真的敌人。杀良冒功客观上导致了蒙古和女真的意识上的统一,对明态度上的统一。


命勘定长定堡杀夷功罪兵科给事中光懋追论辽阳车营游击陶承喾往日长定之捷邀功生事谓所杀夷人阿丑哈等原近边属夷后为土蛮部落因偷土蛮牛羊事觉惧罪于六年三月十四日率众来降十七日陶承喾假以犒赏号召掩其不备而捶杀之宜坐以杀降之罪上命巡按御史安九域勘明具奏部覆谓按臣之议欲重陶承喾之罪者恶杀降而惩侥幸也但东虏侵掠岁无宁日骄悖凶恶乃我世讎拥众住牧志图叵测虽有来降之言乃为误我之计在督臣梁梦龙则云杀之足以伐谋在抚臣周咏则言陶承喾贪功袭贼情或有之若云真正投降终无可据陶承喾侥幸成功诡谋侈捷复冒升赏据法追论亦云惩侥要以国体兵机殊有关系在承喾固不足惜然此声一传群酋鼓掌阃外之威不折自催甚非所以劝将帅而鼓军士也请夺其职从之其一时各官应叙功者马卫都王有臣等三十七员俱革原任升职级梁梦龙李成梁周咏俱准辞原加恩典唯另议新功叙录所给各军犒赏俱免追夺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六年
    明朝和北元在6月镇静堡和11月义州有过小规模战斗
    大规模的战斗发生在12月。
   
    耀州、圜山战役(养善木之战)    速把亥和炒花等从东昌堡突入,进入耀州等地劫掠,按照熊廷弼的说法,重创该地。
    李成梁出边斩获在圜山880首级。

     该战和以往很多战役一样,众多的研究者和爱好者都弄不清这些地名,在模糊的叙述之下,有一种双方大军大肆厮杀的错觉。

     其实双方的军人很少见面,在速把亥深入耀州的时候,李成梁没有大军堵截,反而是向北抄掠蒙古的牧民和板升汉人。反正蒙古大军不在,这样反而更安全。往好了说,说这是“围魏救赵”。但是喀尔喀五部的核心部落基本都在600--900里远。李成梁的出边基本在骑兵一程的距离200里。是打击不到喀尔喀五部的核心地区的。熊廷弼所说李成梁“境外袭取易而境内截堵难”。从李成梁的角度来说,速把亥入耀州,硬碰硬是最吃亏的。不作为也不行,最合算的办法就是出境外截取,此时出境外蒙军不在,最为安全,边境牧民和汉族板升农民最易捕杀,特别是板升汉人,跑都跑不了。这样功劳大,奖赏多。声势大,最合算。
    万历18年,李成梁就在边境200里内杀了270多蒙属汉族板升农民冒充军功。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七年
    熊廷弼说,万历七年,蒙古重创宁前屯一带。
    李成梁的胜利史写的是红土城之战。
    明史里记载,万历七年蒙古军在锦州,义县一带活动李成梁、李成才在大清堡准备,看见胡骑200---300在大静堡外边东北走,李成梁率军进击,斩备渚赖阿海。罗章阿,唐恩尧、若卜屯。太把失太等471首级。
   该战,和以往的一样,李成梁没有和蒙古军硬碰硬,而是另寻了一个地方开战。死亡名单里没什么蒙古著名的人,无法判断部属,反而出现了汉人的名字“唐恩尧”。但愿这不是另一次谋杀属夷的杀良冒功。
   至于这样的战法,有人吹捧为围魏救赵,明朝有些将领骂他避重就轻。宁前屯,经过三次重创基本成为无人区。这种战法的效果也就只能是仁者见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5: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6-2-8 15:49 编辑

万历八年                     

      永奠堡---鸭儿匮战役

    王兀堂反了。王兀堂,建州女真的栋鄂部。相传是赵宋后裔,对明朝最为忠顺的建州女真。
    王兀堂忠顺到什么程度?就是说明朝侵占他的土地,他都能忍。嘉靖时期明朝修建险山五堡。李成梁起家的时候,就是险山参将。险山土地贫瘠,六奠地区土地极其肥沃,李成梁在险山堡,估计天天看着六奠。吞并六奠的情结估计在险山的时候就形成了吧!
    万历元年,李成梁侵占了女真的六奠地区。如果你不喜欢听“侵占”这个词,你可以换成“拓边”。“驱逐四夷”等等。性质都一样。这个地区北边是王杲,南边是王兀堂。万历2年,建州女真王杲造反,杀明将裴成组,一定和明朝侵占这块土地有关。
    明朝侵占六奠的时候,王兀堂忍了,十几个女真头领跪在地上哀求,“这是我们赖以生活的土地。明朝修了堡寨,不让我进来围猎,我也不敢抢。我们该怎么活下去?”
    明朝的态度是,占你点地,和你互市,会给你点好处的。六奠堡寨刚修建的时候王兀堂依旧很恭顺。劝别人保持克制。劝别人尽可能让步。
    但是,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明朝连你赖以生存的土地都能剥夺,就没把你的生存当回事。万历7年7月。女真在六奠互市。明朝参将徐国辅和他弟弟徐国臣,还有另一个军头刘佐强规定价格买卖,还把几十个女真头人用大棒子抽的几乎打死。
    这次殴打,深深的伤了很多女真首领自尊高傲的心。赖以生存的土地被侵占,作为首领在市场上被强买强卖,被当做牲口一样用大棒子当街往死抽。一些女真首领不在入市,要回到祖地,劫掠六奠。
   11月,明朝革任了徐国辅。
   但是,明朝停了整个和王兀堂的贡市。
   这下逼得王兀堂也反了,最丰美的土地你明朝占了,女真的头领被当成牲口殴打辱骂,说好的互市没了。被骗,被占,被侮辱,被耍了的屈辱肆意流淌。而且王兀堂或许此时才明白,无论他和王杲一样刚烈,还是忠顺,明朝的边界还会向他推下去。
   好歹王兀堂也是女真一方的首领,王兀堂也被逼反了。战争一开始,王兀堂600骑兵两路挺进,回到六奠地区。和明军作战。互有胜负。李成梁派大军杀到支援。逐渐将王兀堂杀出边境,在鸭儿匮斩杀勒乐巴都等754首级。
   
    一生忠顺明朝的王兀堂在一次类似《赛德克巴莱》式的冲锋后,消失在历史。

    本人一般来说不总结什么李成梁的治军思想,战斗战术,民族政策什么玩意的。那些都是所谓学者的扯蛋蛋。说什么李成梁以夷制夷,拉一个大一个。什么谁出头打谁。都是半吊子的屁话。
   
   从李成梁开始展现。建州女真的内英哥,汪柱,张摆失,艾失哈,王杲,宁公提,来力红,砲儿大,佟锁一路被消灭。真理只有一个,柿子要捡软的捏。这才是为数不多的宇宙真理。
  无论你态度如何,只要你实力上是软柿子,你就是首先被消灭的目标。王兀堂的天真在于他真的相信忠顺。

  李成梁为什么连续杀死这么多建州女真首领,结下血海深仇呢?熊廷弼说他对蒙古吃亏,他会在海西女真,建州女真身上找补。其实这只是一个原因。朝廷给他下达的是朝廷要“立德于西,耀威于东”,要他“耀威”的政治任务无法做到的时候。怎么办?杀投顺的人?杀老乡?杀袍泽?不如挑选软柿子杀一杀。
    另外,李成梁还要处理另一个历史问题,成化,嘉靖明朝在邻近女真地区“拓边”,很多地方归属不明确,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李成梁在险山的时候,可能就有感于险山土地贫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就是把边界在往外推。


注释:
李成梁侵占六奠之后,迁徙汉族农民进入,进入的时候这些地区还是山林,百姓不愿意。李成梁就是一个“烧”字。
几十年后,这些农民把山林耕耘成良田的时候,李成梁大手一挥,撤!很多百姓不愿意,李成梁就是一个“烧”字。
王兀堂,和六奠地区的命运,让我感到一头特别浓郁的黑色幽默。像黑色巧克力那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古语翻译事务所 ( 蒙ICP备11002213号-2  

GMT+8, 2024-3-29 22:52 , Processed in 0.0921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