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蒙古语翻译事务所_蒙文翻译,蒙语翻译,新蒙文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0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带您走近曹都:蒙古族文坛翻译大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3 19:52: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杰出内蒙古人之——60名艺术家系列


  曹都,又名曹都毕力格,笔名达尔玛僧格。

  曹都是国内外知识界公认的大学者、大翻译家。蒙古族诗人纳·松迪称他“走进了知识的崇高殿堂”,著名作家力格登把他喻为“一座望不见顶的学术山峰”。曹都先生在60余载的翻译、创作和研究生涯中,孜孜不倦,辛勤耕耘,取得了累累硕果,至今已八旬高龄,仍笔耕不辍。他的著作,曾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曹都先生兼任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尹湛纳希研究会会长、内蒙古翻译家协会名誉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他荣获了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授予的“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金奖和荣誉证书。

  精通7门语言

  1922年10月,曹都出生于巴林右旗一个普通牧民家庭。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幼年在寺庙学藏文,背会了几个经卷;从11岁开始,用藏文和蒙文学习蒙藏医《四部药典》,学完了其中的三部;13岁回家上本村私塾学了蒙文和满文。

  此后,曹都又转到本村专门学汉文的私立学校学了两年。1938年—1942年,先后在大板国民优级小学和扎兰屯师范学校学习,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还学了日语。毕业后,他回本旗当小学教员。

  1946年,曹都到林东参加革命工作,被派到巴林右旗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旗支会秘书长。1947年8月入内蒙古自治学院高级班学习,参加土改工作。1948年8月至1949年9月,曹都在内蒙古自治学院任教并从事翻译编写教材工作。1949年9月至1955年春,曹都在赤峰蒙古族中学任教,并兼任热河省教育厅在该校设立的蒙文编译室主任,组织编写了省内有关中小学所使用的各种蒙文教材。在此期间,曹都还创办蒙文刊物《少年之友》,出了十几期。

  1956年春,曹都被调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工作,任蒙古语文编辑室副主任等职;1960年成立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时,被调到该出版社工作。先后担任编辑室主任、副总编、编审等职。在“文革”中曹都遭受了许多不白之冤,一度被下放到巴彦淖尔盟劳动锻炼,后来得到平反后回原单位工作。他在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工作近30年,1988年离休。

  曹都先生是蒙古族的一位教育家。青年时期在中小学任教10多年,培养了大批学生。他亲手培养的那些学生中,后来出现了不少作家、专家学者和党政干部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他从事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近40年,编写出了40余种蒙文教材。

  不论是青少年读书期间,还是成人参加工作期间,曹都都不忘苦学语言。他认为语言是最知心的朋友,尤其外语他更是感到亲切。因阅读而培养起来的外语语感和文学修养,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评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雅化诗人

  曹都先生是蒙古族的一位作家和文学研究专家。早在解放前的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就曾在伪满时期的《青旗报》上发表杂文,鞭笞旧社会吸食鸦片等恶俗。解放后,他写了不少新闻,曾被《内蒙古日报》聘为特邀通讯员。

  他的诗在艺术风格和格律形式方面,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为蒙古族当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新中国成立的喜庆日子里,他曾写过《国旗颂》一诗。后来还发表过《喀喇沁姑娘》、《弹三弦的姑娘》、《建设之歌》、《在尹湛纳希墓前》等优秀诗篇。《在尹湛纳希墓前》一诗,于195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之际,获自治区文学创作二等奖,并被编入中学蒙语文教材。

  蒙古族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特·赛音巴雅尔在他主编的《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一书中,以专节形式对曹都毕力格的诗进行了评价介绍。其中指出:“曹都毕力格的这些诗,对于丰富蒙古诗歌的表现形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蒙古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的表现形式,可谓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在当时众多诗作的繁花竞放之中,诗人创作的新形式卓立诗坛,为蒙古族诗歌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朵奇特的鲜花。”文学评论家、博士海日寒在《中国蒙古学》杂志上发表的题为《当代蒙古诗歌中的三个流派》一文中认为:“在当代蒙古诗歌中,有主张‘通俗化’、‘优雅化’和两者中间的‘中间派’三种流派。其中主张‘优雅化’的代表人物是巴·布林贝赫、曹都毕力格、都古日苏荣。他们这一派的人数虽然少,但作品质量高;队伍虽然不大,但影响深远。”

  除了写诗之外,他还写了不少散文。1985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曹都诗文选》。1989年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春晓集》。遗憾的是,他准备出版的《夏夜之集》和《诗百首》两部作品的稿子被遗失。

  文学评论

  曹都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方面的成绩也很突出。他的文学研究工作,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半叶。1953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学术性专著《修辞法》,该书作为建国后蒙古族学者的第一部学术性著作,引起了读者和有关方面的很大关注。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他还参加自治区当时的重点科研项目——《蒙古族文学简史》的编写工作,执笔编写了有关尹湛纳希兄弟几位作家作品部分的初稿。

  曹都先生在文学研究方面的最大贡献,在于对十九世纪蒙古族大作家尹湛纳希作品的挖掘、搜集和出版、研究。从1956年开始,他与另一位蒙古族著名学者额尔敦陶克陶一起,先后几次到尹湛纳希的故乡进行访问调查,搜集了有关尹湛纳希及其作品的大量资料,其中包括许多首次被发现的珍贵资料。由于他们的及时挖掘和抢救,这宗蒙古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避免了遗失和损毁的风险。后来出版社出版尹湛纳希作品的时候,他还负责完成了《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等作品不同版本数百万字的校勘任务和最后审定工作。

  在尹湛纳希作品的研究方面,曹都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如:《试论 ﹤一层楼﹥的思想和艺术性》、《尹湛纳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我对尹湛纳希作品创作年代的看法》等。此外,他还出版了《尹湛纳希故乡访问记》一书。它对尹湛纳希及其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曹都和已故学者额尔敦陶克陶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逐步在国内外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尹湛纳希学”的主要奠基人。

  曹都先生还非常关心家乡巴林右旗的文化建设,曾担任《巴林右旗志》审定委员会委员,参加《巴林右旗志》的编审工作。曹都还兼任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理事、内蒙古作家协会理事、尹湛纳希研究会会长、内蒙古翻译家协会名誉理事长等社会职务。他的著作,曾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19:52:53 | 只看该作者
翻译大家

  曹都先生还是一位翻译大家,成果丰硕。他学习掌握了多种语言。在青少年时期,除了学习蒙文外,他还精通汉、藏、满、日四种语言文字。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掌握了俄语。十年动乱期间,为了不荒费时间,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通过各种方式刻苦学习和钻研英语。1970年在“唐山学习班”期间,经常晚上睡觉时在被子里用小手电照着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进行学习、背诵。同屋的人知道后感到非常惊奇。通过采取背诵《毛主席语录》的方式,他的英语水平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对多种语言的掌握,为其以后的翻译(包括几种不同语言的相互翻译),提供了条件。

  他不仅能汉译蒙,而且能蒙译汉和藏译蒙。他的翻译著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汉译蒙的古典文学方面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一百首》及儒家经典《四书》等;汉译蒙的现代文学方面有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闻一多的诗集《洗衣之歌》等,这些现代著名诗集的翻译对广大蒙族读者了解这些作品以及民族文学的交流,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蒙译汉的有尹湛纳希的长篇小说《泣红亭》、《尹湛纳希兄弟诗选》、蒙古国诗人《策登扎布诗选》、《蒙医简史》等;藏译蒙的有《圣主格斯尔的祭词》等。

  另外,他还依靠自己掌握的多种语言和多方面的知识,编写出版了《药用动物》、《藏蒙对照蒙医名词术语》、《蒙古语成语一百条》等辞书性质的著作,其中《药用动物》一书,于198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曹都的小女儿娜敏告诉记者:“在翻译上,很少有人能将《汉语成语词典》翻译成其他语种,父亲却将《汉语成语词典》翻译成蒙文的成语词典。”

  曹都的大女儿娜勤告诉记者:“从古汉语翻译这些古典作品,是项难度很大的工作,没有较高的古汉语水平是很难完成的。父亲蒙译的这些汉语古典名著,不仅成为我国各高校蒙古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而且还成为蒙古国等外国学生学习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参考材料。其中的许多作品,曾多次被选入我国八省区中学蒙古语文课本。”

  离休后,他编写出版了《宗教词典》和《蒙英汉辞典》两部大型工具书。在《宗教词典》中,除包括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有关条目之外,还包括道教、萨满教、印度教、苯教等其它一些宗教的有关条目,并在每一条目的下边附了蒙、藏、汉、英四种文字的写法对照。这两部辞书的编写,均是较大的工程。在此之前,蒙古族学者中还没有人编写过此种辞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古语翻译事务所 ( 蒙ICP备11002213号-2  

GMT+8, 2025-1-23 06:14 , Processed in 0.0423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