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蒙古语翻译事务所_蒙文翻译,蒙语翻译,新蒙文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初至19世纪中叶蒙古之翻译印刷与历史编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8 18:1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代,蒙古族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大学者和卓越的翻译人材。他们所翻译的满、汉、藏文经典和著作,为后人称奇。
                清代著名的翻译家们多出身于京师官学(包括唐古特官学)的举人、进士以及专修于寺院的喇嘛学者。他们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翻译了藏、汉民族文化遗产的精髓,丰富和发展了蒙古族的文化。
                举世闻名的东方佛教的根本经典《甘珠尔》为察哈尔林丹汗珍视的三宝之一。土默特阿勒坦汗至察哈尔林丹汗时期,蒙古学者锡勒图顾实绰尔济阿尤喜国师、却扎木苏托音等(还有其他先人学者),曾翻译过《甘珠尔》的部分经卷。察哈尔林丹汗时期,召集贡噶敖德斯尔等33名喇嘛和学者,将《甘珠尔》的未翻译部分,继续会译。1629年译完,用金字写成。1717年,净住寺达喇嘛,乌拉特顾实毕力衮达赖、阿巴噶德木楚克、乾清门二等侍卫喇喜等学者和翻译家们,奉命将《甘珠尔》再次校审后,汇编为一百零八卷,于1720年木刻印刷(全部)。不久,奉乾隆帝之命,在十五世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的主持下,噶尔丹锡勒图呼图克图、达顾实阿克旺丹丕勒、唐古特官学总督衮布扎布西黄寺札萨克喇嘛却丕勒多尔济、隆福寺札萨克喇嘛丹森却德尔、净住寺达喇嘛毕力衮达赖等和来自各旗寺庙的近200名著名的喇嘛和学者,把佛教经典《丹珠尔》经译成蒙古文。1741年至1742年将《甘珠尔》、《丹珠尔》的内容提要编写成书,起名为《智慧之鉴》。在此期间,衮布扎布和毕力衮达赖特意编写了蒙藏对照的《藏语便学书》,供翻译使用。1742年至1749年,经七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二百二十五卷《丹珠尔》经的翻译(其中不少经卷前人已有翻译)工作,充分显示了清代蒙古族学者们的卓越才干和渊博学识。
                1714年和1728年曾两次木刻出版了呼和浩特锡勒图顾实绰尔济(明末人)翻译的《故事之海》(《丹珠尔》经的第九十卷,藏译蒙)。准噶尔的著名宗教活动家、翻译家、学者咱雅班第达在1640-1662年间翻译了《金光明经》、《贤劫经》、《明鉴》、《居悉》(又称《四部医典》)等200余部藏文经典,除医学之外,涉及天文、历史和文学等多方面,其成就和付出的劳动,居于众翻译家之首。察哈尔格布希罗卜藏楚勒图木也是个多产的翻译家。18世纪中叶,他用蒙藏两种文字写成《宗喀巴传》还翻译了《养生滴》、《萨迦格言》等藏文经典。1770年,大翻译家阿克旺丹丕勒翻译了西藏作家罗卜藏丹必扎勒申的名著《萨仁库库传》,译文充分显示了译者诗人的天资。著名的翻译家毕力衮达赖从《丹珠尔》经中选译了《乌善达喇传》,这是他参与翻译《丹珠尔》经的独特的一份贡献。
                蒙古翻译家们除翻译藏文经典外,还翻译了汉族的儒家经典、历史和文学著作。如:《四书》、《五经》(元代也曾译过)、《资治通鉴》、《辽史》、《金史》、《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今古奇观》、《济公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西汉演义》、《施公案》等。
                用蒙文著书和翻译,推动了印刷事业的发展。当时京师寺庙和蒙古地区多设有木刻印刷所。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净住寺、嵩祝寺、隆福寺、白塔寺、察哈尔察罕乌喇庙、多伦诺尔庙、塔尔寺、瑞应寺、五台山、大库伦、阿拉善延福寺等处的木刻印刷所。北京白塔寺木刻印刷所在元朝时已经颇有名声。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所审校翻译的《甘珠尔》、《丹珠尔》经,都是在毕力衮达赖所主持的净住寺的木刻印刷所刻版印刷的。出版后,乾隆皇帝特谕蒙古札萨克王公及各寺院,集资遣人订购《甘珠尔》、《丹珠尔》经卷。呼和浩特土默特学者噶喇桑所著《蒙古语法详解》等书,均木刻印刷于北京嵩祝寺。察罕乌喇庙、多伦诺尔庙、瑞应寺是内蒙古的主要木刻印刷中心。《宗喀巴传》、《宝库苏布喜地》、《养生滴》等书,都是在察哈尔格布希主持的察罕乌喇庙木刻印刷出版的。鄂尔多斯托辉召庙的喇嘛罗布桑宁达格是有名的文学家。他用藏文写的三卷本著作,曾在大库伦木刻印刷过。阿拉善喇哈冉巴阿克旺丹达尔用藏文写的著作,在塔尔寺木刻印刷出版,至今仍保存下来。青海塔尔寺木刻印刷所,也是比较大的木刻印刷中心。
               二、历史编撰学
                清代,随着蒙古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们用蒙、汉、藏文撰写的著作记载并反映了历代蒙古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的兴衰和沿革,成为后人研究蒙古史的宝贵遗产。
                《黄金史纲》(作者不详)是一部蒙古编年史,成书于察哈尔林丹汗时期。书中记载了元朝以及元以后蒙古诸部的活动情况。喀尔喀图巴所著《大黄册》,成书于17世纪中叶。作者用较多的篇幅记述了蒙古诸汗及喀尔喀格列森扎珲台吉后裔事宜,为学界提供了饶有兴趣的资料。鄂尔多斯乌审旗人萨囊彻辰所编撰的《蒙古源流》(1662年写成),在清代所撰的有关蒙古的史书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作者利用丰富而可靠的史料记述了元廷北迁之后蒙古诸部的演变与发展史,其内容之丰富,为其他蒙古相关历史著作所不能相比。继《蒙古源流》之后问世的《阿萨拉克齐史》,是喀尔喀人占巴所著(1667年)。该书类似《大黄册》,侧重记载了喀尔喀谱系及佛教传入喀尔喀的历史。罗卜藏丹津主编的《黄金史》,成书于17世纪下半叶。该书中保留了《蒙古秘史》原文的三分之二,可为研究《蒙古秘史》的补充。京师唐古特学总督,一等台吉衮布扎布所著《恒河之流》,写成于1725年。书中着重记述了成吉思汗之后,蒙古各部王公世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意宝树》成书于1748年。作者伊什班觉为青海巴图特部人,是闻名遐迩的博学多才的喇嘛学者。作者在书中记述了印度佛教的兴起、印藏关系、藏蒙关系及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等史实,为中外研究者所推崇。《金轮千辐》是学识渊博的塔哈冉巴顾实所撰(1739年)。该书为后人提供了大元朝灭亡后蒙古各部之间关系的珍贵资料。巴林旗协理台吉喇希彭斯克的《水晶珠》成书于1775年。作者比较详细地撰写了元朝的历史,在清代学者之中,并不多见。乌喇特中旗扎布扎木巴金巴道尔吉喇嘛所著《水晶鉴》为蒙古史的主要文献之一,成书于19世纪中叶。书中叙述了有关佛教及蒙古诸汗的兴衰缘故,对于研究清代蒙古史很有价值。
                这一时期的一些高僧传记,对研究蒙古佛教史提供了很多有益的资料。净住寺达喇嘛毕力衮达赖(希日布扎木苏)撰写的《内济陀音传》(1739年),达磨三谟陀罗所著《内济陀音二世传》,班禅巴勒登业喜的《章嘉呼图克图传》(指一世章嘉阿旺却音敦),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的《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二世章嘉),达尔罕堪布罗卜藏普凌米纳木吉拉的《章嘉伊西丹必扎拉申传》(三世章嘉),咱雅班第达罗桑丹津丕勒的《一世哲卜尊丹巴罗桑丹必坚赞传》,凯多堪布阿旺卡珠的《四世哲卜尊丹巴罗桑土丹旺楚克传》,盆尊卡斯的《锡勒图、固什、绰尔济传》,卫拉特喇德纳巴达拉的《咱雅班第达传》,察哈尔格布希罗卜藏楚勒图木的《宗喀巴传》,罗卜藏楚勒图木的徒弟罗布桑萨木吐布尼玛所著《罗卜藏楚勒图木传》,大库伦扎布扎木巴阿克旺道布敦的《温都尔格根扎纳巴扎尔传》等传记,记载了内蒙古、喀尔喀和卫拉特地区高僧的生平及宗教活动的具体情况,是研究清代蒙古藏传佛教的难得史料。
              
                此外,还有协理台吉噶尔丹所著《宝贝念珠》,罗米的《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的蒙古进士和瑛著有《续水经》(涉及历史地理)、《西藏赋》、《藩疆揽要》、《回疆通志》等书。松筠为蒙古正蓝旗人,任过工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尚书及伊犁和广州将军,著有《西招图略》、《西陲总统事略》、《绥服纪略图诗》等书。1836年(道光十六年)的进士、蒙古正蓝旗人盛元著有《营防小志》。椿园著有《京口八旗志》。
                卫拉特的学者们也著有有关四卫拉特和准噶尔汗国的史书。当时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噶班沙拉布的《四卫拉特史》、巴图尔乌巴什土缅的《四卫拉特史》、无名氏《四卫拉特史略》、《准噶尔史概要》、《和鄂尔勒克史略》、《土尔扈特汗传略》以及喇德纳巴达拉的《咱雅班第达传》等史书,从不同角度反映了15世纪至18世纪的卫拉特历史,为蒙古史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古语翻译事务所 ( 蒙ICP备11002213号-2  

GMT+8, 2025-4-30 05:26 , Processed in 0.0406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