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蒙古语翻译事务所_蒙文翻译,蒙语翻译,新蒙文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口译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1 22:3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口译属于翻译的一种形式,究其实质而言,口译理论研究系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属经验性研究。但是如前所述,口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职业要求,这就决定了口译理论研究不能完全等同于笔译理论研究。口译研究既不能完全依赖自然科学研究的量化归纳分析方法,也不能纯粹凭借人文学科研究的内省演绎分析方法,应该采取两者兼收并蓄、互为补充的综合方法。
  口译理论研究含一般口译研究、特殊口译研究和应用口译研究三大类:

  一般口译研究主要包括对口译的性质、过程、标准等根本问题的研究。其中,口译性质研究主要指对口译的定义、口译和笔译的关系、口译的目的、类型、社会功能等问题的研究。口译过程研究主要指对口译中译员的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以及在此过程中译员的生理、心理,及认知特点等问题的研究。口译标准研究主要指对口译质量的一般标准、不同口译任务的质量评估标准、评估模式及实际操作等问题的研究。此外,一般口译研究还应包括对口译员的职业素质、工作条件、工作方式、口译的价值与价格等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口译史和口译教学史的研究。

   特殊口译研究主要包括对两种具体语言的对比和互译、对两种文化的对比研究,提出能指导两种具体语言互译的理论。在这方面,口译研究可借鉴翻译研究的成果。一般口译研究和特殊口译研究都属于口译基本理论性研究范畴。

  应用口译研究则主要包括对口译技巧和口泽教学与培训的研究。口译技巧研究包括对口译的基本技巧的一般研究和对不同口译类型特殊技巧的研究。接续口译和同声传译是最重要的两种口译形式,口译界有关这两种口译技巧的研究也是最多的。口译教学与培训研究主要指对口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资力量和设备、学员素质要求及学前水平测试等问题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对口译教学实践的各个具体环节的研究,如口译课程设置、口译教材选编、口译技能化教学及培训、口译教学评估等,以及对口译测试和口译资格认证等问题的研究。

  我国口泽理论研究基本上是对西方口译理论的批判、继承和扩展,尤其是对其中最有影响的三大理论的评议和扩充;原巴黎高等翻译学  校(ESIT)的校长 Seleskovitch 创立的释意理论 (theorie du sens)、现执教于巴黎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大学高等翻译学院的 Gile 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The Effort Models)、以及 Anderson 提出的思维适应控制模式 (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又称ACT理论)。

  释意理论:该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对译员的思维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提出三角形翻译过程的假设,认为翻译的对象应该是源语信息的意义 (SOILS),而不是其语言外壳,意义是语言同认知知识结合的结果。释意理论研究人员同心理语言学家合作,试图从研究信息意义的记忆角度来解释口译过程中语言的信息与语言的外壳之间的关系。释意理论涉及的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和论证。首先,释意理论提出了译员的智力机制问题,但在如何以实证的方法证明“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一阶段的存在,并且说明信息脱离语言外壳后以何种形式存在这一问题上未能实现突破,因而未解开口译员如何进行“翻译”的心智加工这一谜团;其次,释意理论提出了口译员思维理解过程中的“意义单位”的概念,认为意义单位不可定量分析,只可定性分析,但就如何确定“意义单位”这一问题未能作出深入解释。

  认知负荷模型理论:认知负荷模型以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借用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和“任务的困难程度与任务实施的时限之问有很强的关联性”两个主要的认知概念,重在描述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中译员如何分配精力 (effort) 处理听、理解、记忆、产出等几乎同时发生的任务,并根据口译工作过程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同传的一译模型”、“交传的口译模型”和“口译的理解模型”。认知负荷模型是关于口译操作制约的模型,其优势在于它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对分析口译过程中的错译和漏译现象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思维适应控制模式理论:思维适应控制模式认为,任何熟练的行为都要求将陈述性知识 (declarative knowledge) 转化为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由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有个发展过程:认知、联想和自主阶段。在认知阶段只有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以解释的方式提取,速度很慢;在联想阶段,既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但提取速度仍不够快。自主阶段的知识完全程序化了,其提取速度极快。思维适应控制模式能较好地解释认知能力的习得,并且可以从人类各种认知技能的习得过程中找到例证,尤其是口译技能的习得过程。

  目前我国口译理论研究主要有两大特征:第一,口译理论研究呈现出跨学科、全方位、多视角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 口译过程研究由描述口译阶段过程的层面逐渐深入到研究译员思维活动过程的规律;(2) 口译标准研究由关于一般原则的比较抽象概括的经验总结上升为有理论指导的客观、量化的研究;(3) 口译研究由研究操作性技巧深入到研究译员的认知模型和整体译能。

  同时,我国的口译研究正在由纯技能的单学科研究转向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这为我国口译研究工作者和教学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要求我们以新思维和新视野,运用篇章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认知科学、跨文化交际学、语料库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建立一种既基于我国口译现实,也符合国际口译标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描述性和解释性的先进的口译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古语翻译事务所 ( 蒙ICP备11002213号-2  

GMT+8, 2025-5-19 14:20 , Processed in 0.0405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