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蒙古语翻译事务所_蒙文翻译,蒙语翻译,新蒙文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口译的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1 22:3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口译由“译能”、“译技”和“译为”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构成。译能指的是口译能力,译技指的是口译技巧,译为指的是口译行为。
  译能系译员的知识体系、语言能力、心理素质和道德意识的综合才能。知识体系含语言知识、社会知识、通用知识、专用知识等。语言能力含语言感知能力、辨析解意能力、转码处理能力、连贯表达能力等。心理素质含短时记忆素质、压力承受素质、现场应变素质、虚怀以待素质等。道德意识含忠贞意识、诚信意识、保密意识、服务意识等。

  译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天赋才能。几乎懂双语者都可以从事某种程度的口译,但是绝对做不了高级口译。一名出类拔萃的高级译员通常天资聪颖,具备常人没有的口译天分。但是口译天分不等于口译才能,译能的很大一部分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练就的。良好的泽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经历一个逐步形成、渐进完善的过程。译能源自一分天资,九分努力,虽然“朽木不可雕”,但是“百炼能成钢”。“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口译技系译员所掌握的口译技巧体系。译技含语言知识运用的话语技巧,以及心智能力展现的认知技巧。口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口译技巧包括耳听会意技巧、笔头速记技巧、语言表述技巧、主题借用技巧、论点预测技巧、信息归纳技巧、生词解意技巧、寓意揣摩技巧、话语转承技巧、语码重组技巧、场景利用技巧、障碍排除技巧等。

  译技获得的主渠道是实践。口译实践需要苦练、实练加巧练,口译实践是一个“实践总结一实践一提高”的过程。技巧、技巧,生而丢技,疏而弃巧。所谓“熟巧”,其道理无非就是“熟能生巧”,“巧能获技”。译为系译员的日常口译行为。译为是口译活动的具体实践,是口译任务的实际操作。译为既是译能的体现,也是译技的展示。译为可以表现为信息的单向传译,即单一地将A语译入B语,或将B语译入A语,也可以表现为信息的双向交流,即A语和B语的交替译出或译入。

  译为可分为操练性译为和真实性译为两种。操练性译为系编造性  口译行为,是培养译员的主要方法,其难度和量度是可控的,内容是可知的,甚至是已知的,操作属量体裁衣式,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真实性译为是真实场景下的口译行为,属译员的正式口译操作,其难度和量度是可变的,内容可能是可预测的,也可能是变化难测的,操作时心理压力大,译员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情绪更为激动,译效持续更为久远。口译培训时,教师若能适时将操作性译为尽可能地转变为真实性译为,则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译能、译技、译为三位一体,构成了口译模式的主要内容,是译质的综合体现。三者的特点可有如下之表现:译能是口译活动的动力,是口译译质的核能,是口译信息传递的基础,是口译水准的源泉。译技是口译活动的手段,是口译译质的协能,是口译信息传递的便道,是口译水准的保障。译为是口译活动的目的,是口译译质的效篚,是口译信息传递的实现,是口译水准的刻度。

  译能、译技、译为互跟互用,互为依存,互为转化。译能更多地存在于译员的头脑里,译技更多地存在于译员的心智中,译为更多地表现在泽员的舌尖上。

  译为虽然依赖译能和译技而体现,但不一定能如实展现译能。有良好的译能不一定确保每次都有良好的译为,就好比一个有良好体操能力的运动员不一定每次都有良好的体操表现。译能是静态的、稳定的,译为是动态的、变化的。译能没有例外,而译为却可表现为失常。

  译能差,译为一定差,而译能优却不一定保证译为优。译为以译能为基础,但可以提炼译能。译技是一系列知识运用的技巧,可以通过译为不断增加数量、提高质量。译技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译能不断完善的过程。一般说来,译为越多,译技则越高,译能也就越强。没有译为的译能可能是停留在书面上的一些口译理论知识,而没有译为的译技则是不存在的。“熟能生巧”的熟巧关系可以表明译为与译技之间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古语翻译事务所 ( 蒙ICP备11002213号-2  

GMT+8, 2025-5-19 22:18 , Processed in 0.0421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