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蒙古语翻译事务所_蒙文翻译,蒙语翻译,新蒙文翻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地化行业的发展与本地化行业规范工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6 01:3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地化行业自产生至今,虽然不过短短二十多年历史,但这一路的大浪淘沙,显示出要想在其间生存与发展,也并不容易。行业形成之初,机会虽然不多,但参与者亦少,所以小规模企业也可以靠有限的几家客户维持较好的收入来源。嗣后,市场日益成熟,客户的需求亦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里面的商业契机并投身其中。此种情形势必要求建立某种形式上的规范与标准,这也就使得1990年成立的 LISA 组织对整个行业发展的意义尤显重大,参与者们开始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来行事及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日渐形成对大型联合体的需求,在纯粹依靠自身原始积累无法满足此需求的情势下,合并的序幕拉开了。这便是1997年前后形成的第一次合并浪潮。

从现在的角度往前追溯,我们意识到此种合并的意义,并不单纯为业界产生了后来为人们所称道的“Big Three”——保捷环球、莱博智、思迪,还在于这次合并催生了本地化在全球范围的迅猛发展,反映到国内的情形尤其如此。国内本地化行业的积极活跃者如博彦、文思、海辉等都是在这一时间前后成立或进入本地化行业的,一批新生力量借着行业洗牌的机会迅速介入其中,并在这里面寻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以图发展。

纵观这十几年的发展,我们注意到,首先从规模和营收上来看,中国的企业一直差强人意;其次在业务形态上,也打上太多低成本中心的烙印,而这也势必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阻碍。换言之,表面宽容的全球行业环境并未给国内的本地化行业造就真正宽容的行业局面,当着国外同行着力塑造行业局面的同时,中国的本地化同业们一直没有从缓慢的成长趋势中解脱出来,康庄大道似乎就在眼前,但却仿佛总是遥不可及,在这样的过程中,国内本地化同行们非但未能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等来规范竞争秩序并谋求更好的行业态势,反而陷入某种恶性竞争中,这就是一度为人们所熟知的“价格战”。所谓的“价格战”对本地化企业自身而言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短期而言能收获到一些利润,但从长期来看实则失去了更多的利润,而更为致命的还在于对国内气候的破坏。中国的本地化同行们没有能够充分借助到全球本地化行业的利好局面,反而不得不投身到彼此混战的情势中,这使得大多数本地化企业都一致处在为“生存”而战的窘境中。

而这正是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成立的缘由,与此同时,本地化服务委员会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使命,乃是着力塑造行业环境,引导各语言服务企业,基于行业规范与标准,发展各自的差异化和多样化优势,开展良性竞争,从而使得中国的语言服务企业能够以一个整体的健康态势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提升我们的整体竞争能力。

《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仅仅是我们制定本地化领域行业规范的开始,之后,中国译协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标准规范组还将于明后两年陆续推出本地化行业报价规范与本地化质量评价规范。我们热忱邀请所有语言服务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打造我们中国企业自己的行业规范与标准。

对于两部后续规范的初步设想如下:

本地化行业报价规范:

一个行业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它的服务体系有明确的行业价格规范,因而不至于陷入恶性竞争。终归来说,恶性竞争最终将伤害并削弱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幸免,这里面没有赢家。

制定本地化行业报价规范,属于行业标准化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其目的是:

报价规范将厘清语言服务过程中相关的报价项,以及可供参考的价格匹配率,从而设计出一个可行的报价模型,促进本地化服务的提供方和购买方之间的业务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双方针对项目发包的报价问题形成共识;

报价规范的目的不在于限制各企业的报价自由,而在于设计出一个报价框架,廓清在报价项与报价单位上长期存在的混淆;

此外,通过规范报价体系,以及定义出满足语言服务质量规范的基本报价标准,有效预防整个行业陷入恶性价格竞争。

在报价项的设计上,结合大多数语言服务企业的服务内容,我们初步定义为包含如下项:

l  文件翻译前/后处理

l  翻译

l  软件界面拍图

l  图形编辑 - 翻译

l  图形编辑 - 制作

l  桌面排版

l  联机帮助编译及格式检查

l  内容发布及格式检查

l  一致性检查

l  缺陷修复及回归验证

l  术语表及翻译记忆库维护

l  项目管理

本地化质量评价规范: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在构建翻译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有两个关键点:其一,应制定有关翻译质量的相关标准,来衡量项目管理过程中资源的有效性与高效性。没有标准就无法对质量进行量化,而无法量化的东西是难以进行有效控制的;其二,应建立相应的质量信息系统和质量管理数据库,将质量管理真正融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意识只有深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才能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

好的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这也是我们制定质量评定规范的初衷。只有当客户方和语言服务方都能基于同一套质量评定标准对话时,语言服务企业才能够按照这一标准和要求,调整或设计自己的生产流程,并确保输出达到该质量要求的译文。换言之,语言服务企业能够得以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应用到翻译产业的质量管理实践中,并基于同一套标准来完善翻译质量管理的三个要素:专业的翻译资源队伍、合理的翻译生产流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顺便提一下,关于译文的质量要求,国内和国际上都已经发展出了一定的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内当属 2005 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的《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GB/T 19682-2005);国际上,由 LISA 所推出的 LISA QA Model,也为许多语言服务企业所参考。本次质量评定规范的制定,将适度借鉴上述规范,同时侧重于可操作性,特别是将对错误类型与错误严重程度进行详细定义,以廓清长期以来在这两个方面的混淆认知。当然,最重要的,质量评定规范一定要符合中国语言服务企业的实际需求,并能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广泛运用,而这势必要各语言服务企业的积极参与,相信这对于各企业发展自己的独特竞争力也是大有助益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所不能衡量的,你就不能控制。通过对与质量评定规范相关的要素进行严格定义,就能确保采用定量的方式对翻译质量进行评估,达到控制并有效提高质量的目的,进而设计出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质量衡量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蒙古语翻译事务所 ( 蒙ICP备11002213号-2  

GMT+8, 2025-1-16 03:36 , Processed in 0.0399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