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翻译事务所_蒙文翻译,蒙语翻译,新蒙文翻译
标题:
完颜陈和尚VS赤老温的几个错误
[打印本页]
作者:
0477
时间:
2011-9-20 13:30
标题:
完颜陈和尚VS赤老温的几个错误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1-9-20 13:36 编辑
关于完颜承和尚的研究,我认为陷入越来越不严肃的地步。这可能和不负责的网络写作有关。
有几点要说明一下:
1完颜陈和尚对阵的是蒙古四杰的赤老温吗?
不是!
赤老温是蒙古最常用的名字,蒙古历史上出现多个赤老温。赤老温是蒙语朝鲁,也就是坚石,石头的意思。
作为蒙古四杰的赤老温在1206年就不见记载,历史学家的推测是过早的亡故。不会突然消失了26年后,穿越回战场领着区区8000人。以四杰的地位,如果还活着以70岁左右的高龄做革命的马前卒。
所以,完颜陈和尚VS四杰之一的赤老温的说法,是一知半解的扯淡。
2 当时的历史背景:
在所谓金朝的回光返照这个时间段里,1227年—1230年蒙古在干什么?
在开会,开全蒙古大会
。成吉思汗在1227年去世,全体蒙古回蒙古草原在开议会。选举大汗,制定下一步战略目标。
所谓金国还有完颜陈和尚的战绩,就是在这个蒙古开议会的时期创造的。关于完颜陈和尚400人打败赤老温8000人的故事,就是在1228年,或是在1229年。当时蒙古在开大会,全体有头有脸的都回去了,如果作为蒙古四杰之一的赤老温还在这个时候在世。能不在蒙古参加大会却到前线领着区区8000人吗?蒙古开国四功勋能被冷落到如此吗?
而且当时蒙古和金国的大环境在和谈。直到1230年第二次大昌原之战的时候,金国可能是靠抢先攻击懈怠的蒙古军获胜的,1229年10月年蒙古派出使者劝降金国,金国也在派陕西行省遣使奉羊酒币帛去蒙军求和,求和期间在调动军队。在谈判期间第二次大昌园之战,在第二次大昌原之战后。移剌蒲阿才把蒙古使臣送回去。同对蒙古大汗窝阔台说:“我已整顿好兵马,你可以来跟我战斗。”蒙古军的军队纪律谁敢在和谈期间,在选举大汗,制定战略期间擅自挑起战争?
这是第二次大昌原之战的背景。用双方和谈来调动援军,打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宣战。
那么倒回谷之战是在1230年1月。蒙古军攻打险关潼关,没有能攻打下来,退军。这能成为金国的胜利吗?非常勉强。几乎就是牵强附会。
小结:
1227年左右,蒙古军在全力攻打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1227年到1229年全蒙古在蒙古草原开大会。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
有了所谓的金国“回光返照”的胜利。
所谓忠孝军的战绩。
1227年蒙古军覆灭西夏,进行了2年长时间的议会。1230年开始攻打金朝。
4 年后,金朝灭亡。
网络写作在消解着历史的严肃性,作为四杰之一的赤老温,早年去世,并没有在全蒙古大会这样最重要的场合穿越,穿越成为前线的马前卒。对于所谓的两次大昌原之战,还有倒回谷之战。不应该稀里糊涂的搞出一个笑话。
在历史中找出几个忠诚的人,用以褒奖忠诚,是应该的,但是不是以牺牲历史的严肃性来实现的。
作者:
0477
时间:
2011-9-20 13:30
简单的说一下。
所谓忠孝军的战绩,不过是在成吉思汗去世全蒙古回去开大会的那两三年的事情。
而且还有是金在和谈期间调动军队,突然袭击,然后开战。
所谓陈和尚对阵蒙古四杰的赤老温,更是半瓶子的扯淡。
这就是被放到8000倍的金国回光返照的所谓胜利。
作者:
0477
时间:
2011-9-20 13:30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说到传统中国历史学研究方法的时候说,这种历史研究能褒奖忠勇,谴责奸邪,但是不能解释事故。
在国家被侵略的时候,从一败涂地的历史中,找几个进行抗争的人,放大,褒奖。进行宣传。能起到褒奖忠勇的作用,但是,却没有丝毫意思弄清历史,与其说在研究历史,不如说是在宣传价值。
弄清发生了什么,是历史的第一要务。
从中找到教训是历史的基本价值。
作者:
0477
时间:
2011-9-20 13:31
我们说这个倒回谷之战。
所谓的完颜陈和尚的胜利是怎么来的?
1231年速不台没有打下天堑潼关,打下了小关,在陕西东部卢氏,朱阳地带。
他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这个时候蒙古军得主力在干什么?
在1231年正月,蒙古军主力在攻打陕西西部凤翔,拖雷,窝阔台,察哈台都在,如果宋人的记载无误。蒙古军动用了400台重力投石机在攻城。凤翔一丢,金国就守不住陕西。
那么为什么金国不救援凤翔?金国的主力在哪里呢?
这个时候,金国的主力在潼关,灵宝一代。
他们为什么不救援?因为有速不台在他们眼皮下面。出来救援,会丢了潼关,灵宝。
甚至速不台干脆会从洛南----卢氏----洛宁----到河南。
速不台的作用在于佯攻。在攻打凤翔的关键时候,他去这些小地方,不是去散心,是吸引敌军不要去凤翔。
作者:
0477
时间:
2011-9-20 13:31
而所谓的倒回谷之战让金国有了拼一下的心思,更不可能。
1231年4月,凤翔就丢了,金国放弃了陕西。全部退回河南。
所谓想拼一下,实际上是知道,自己只剩下河南,不如垂死一搏。
作者:
0477
时间:
2011-9-20 13:31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1-9-20 13:32 编辑
八年正月,北帅速不泬攻破小关,残卢氏、硃阳,散漫百余里间。潼关总帅纳合买住率夹谷移迪烈、都尉高英拒之,求救地二省。省以陈和尚忠孝军一千,都尉夹谷泽军一万往应,
北军退
,追至谷口而还。
两省辄称大捷
,以闻。既而北军攻风翔,二省提兵出关二十里,与渭北军交,至晚复收兵入关,凤翔遂破。二省遂弃京兆,与牙古塔起迁居民于河南,留庆山奴守之。九月,北兵入河中,时二相防秋还陕,量以军马出冷水谷以为声援
==========================================
这是原始资料,人家谁也没说怎么胜利了。
只是蒙古军退兵了。
他们自己就宣布大胜。
没有交战,接触,死伤的任何信息。古代那些人,就是那样的心理。今天那些玩历史的还就是那些心理。
作者:
0477
时间:
2011-9-20 13:31
本帖最后由 0477 于 2011-9-20 13:34 编辑
八年,
大军自去岁入陕西,翱翔京兆、同、华之间,破南山砦栅六十余所。已而攻凤翔
,金军自
阌乡屯至渑池
,两行省晏然不动。宰相台谏皆以枢院瞻望逗遛为言,京兆士庶横议蜂起,以至诸相力奏上前。上曰:“合达、蒲阿必相度机会,可进而进耳。若督之使战,终出勉强,恐无益而反害也。”因遣白华与右司郎中夹谷八里门道宰相百官所言,并问以“目今二月过半,有怠归之形,诸军何故不动?”且诏华等往复六日。华等既到同,谕两行省以上意。合达言:“
不见机会,见则动耳
。”
蒲阿曰:“彼军绝无粮饷,使欲战不得,欲留不能,将自敝矣。”合达对蒲阿及诸帅则言不可动,见士大夫则言可动,人谓合达近尝得罪,
又畏蒲阿方得君,不敢与抗,而亦言不可动
。华等观二相见北兵势大皆有惧心,遂私问
樊泽、定住、陈和尚
以为何如,三人者皆曰:”
他人言北兵疲困,故可攻,此言非也。大兵所在,岂可轻料?是真不敢动
。”华等还,以二相及诸将意奏之,上曰:”
我故知其怯不敢动矣
。”
即复遣华传旨谕二相云:“
凤翔围久,恐守者力不能支。行省当领军出关,宿华阴界,次日及华阴,次日及华州,略与渭北军交手。计大兵闻之必当奔赴,且以少纾凤翔之急,我亦得为掣肘计耳
。”二相回奏领旨。华东还及中牟,已有两行省纳奏人追及,华取报密院副本读之,言:“领旨提军出关二十里至华阴界,与渭北军交,是晚收军入关。”华为之仰天浩叹曰:“事至于此,无如之何矣。”华至京,奏章已达,知所奏为徒然,不二三日凤翔陷,两行省遂弃京兆,与牙古塔起迁居民于河南,留庆山奴守之。斋
欢迎光临 蒙古语翻译事务所_蒙文翻译,蒙语翻译,新蒙文翻译 (http://mgltxt.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3